跟着刘福海学拍黄河:捕捉最美瞬间
跟着刘福海学拍黄河:捕捉最美瞬间
“近了,近了!”刘福海身体伏在岩石上,眼睛紧贴相机,额头沁出了汗珠。黄河水声如万马奔腾,从石崖上飞泻直下,忽地,跌入深潭,溅起巨大浪花,激起一团团水雾……刘福海屏住呼吸,“咔嚓咔嚓”,迅速按下快门,捕捉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
这是摄影师刘福海第40余次来到壶口瀑布拍摄黄河。从1987年第一次为公司拍摄宣传素材开始,38年来,这位年过七旬的摄影师从未停止过追随黄河的脚步。他拍下了几万张关于黄河的照片,仅壶口瀑布就去过40余次,每次往返近2000公里。
从兴趣到执着:38年的黄河摄影之路
刘福海对黄河的兴趣源自少年时期。“那时候,大家喜欢去黄河大坝上玩儿。”刘福海说,看着黄河滚滚向前,连绵不断的浪花卷着泥浆跌宕起伏,给他带来深深的震撼。
1987年,为了给公司拍摄宣传素材,刘福海与同事背着行囊、长途跋涉,来到壶口瀑布拍摄黄河。“那时正值酷暑时节,我们沿着黄河岸边向壶口瀑布前进,忽然隐约听到阵阵沉闷的轰鸣声。”刘福海回忆,“那声音由远而近,越近越清晰,再走近,隐约看到远处瀑布的轮廓,声音如同列车呼啸而过,我们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站在壶口瀑布前,眼前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少年时的记忆涌上心头。刘福海湿了眼眶:“这或许就是母亲河的神奇力量。”返程路上,他下定决心,要为黄河拍照。
拍摄壶口瀑布:最佳时间和技巧
壶口瀑布的最佳拍摄时间是清晨和黄昏。清晨的薄雾和黄昏的夕阳都能为照片增添独特的氛围。刘福海建议使用低角度拍摄,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瀑布的壮观气势。此外,手机的人像模式也可以用来拍摄壶口瀑布,因为它能模拟单反相机的背景虚化效果,使主体更加突出。
手机拍摄技巧
稳定手机:使用手机拍摄时,保持手机稳定非常重要。可以使用三脚架或者将手机放在稳定的平面上进行拍摄。
利用光线:早晨和傍晚的光线最为柔和,是拍摄的最佳时机。可以尝试逆光拍摄,捕捉阳光透过水雾形成的彩虹。
调整曝光:瀑布的水流很快,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来凝固瞬间。在手机相机设置中选择较高的ISO值,并使用HDR模式来平衡亮部和暗部的细节。
构图技巧:使用三分法构图,将瀑布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留出空间展现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尝试对角线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
捕捉黄河的动态美
拍摄黄河时,可以尝试使用慢门拍摄,捕捉水流的动态模糊效果。在手机上,可以使用专业模式调整快门速度,或者使用专门的摄影App来实现这一效果。
利用光线和天气条件
不同的光线和天气条件会给黄河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晴天时,阳光照射下的黄河水波光粼粼;阴天时,灰蒙蒙的天空与黄河形成鲜明对比;雨后,黄河水位上涨,水流更加湍急,是拍摄的最佳时机。
构图和拍摄角度
尝试不同的构图方式和拍摄角度。除了正面拍摄,还可以从侧面或高处拍摄,展现黄河的蜿蜒曲折。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捕捉更广阔的画面,展现黄河的壮阔。
保护与传承:用镜头记录黄河之美
刘福海用镜头呈现了黄河沿岸风土人情的变迁,也记录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你看,有的地方曾经道路不畅,进出都很不方便。”刘福海一边翻照片一边说,“依托旅游业,当地老百姓富了起来,镜头里也慢慢有了人流,再到如今人山人海的场景。这些都是真实可感的变化。”
2019年,刘福海出版了一本黄河主题摄影艺术作品集。翻阅画册,同一条河,千姿百态,有的如毛发,有的似泥浆,有的像丝绸;时而洒脱,时而豪迈,每张照片似乎都在讲述不同的故事。“我想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黄河的澎湃和沿途各地的发展变化。”刘福海说。
2024年夏天,“黄河与尼罗河的文明对话”摄影展在中非民间论坛展出。为了参加这个摄影展,刘福海格外忙碌,奔赴各地继续拍摄黄河照片。
在刘福海的工作室,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摄影作品,湍流撞击的瞬间被镜头定格、化作永恒,似无声,却又有声。“我想继续用镜头记录黄河之美、讲好黄河故事,一直拍下去。”刘福海说。
让我们跟随刘福海的脚步,用镜头记录黄河之美,传承黄河文化。无论是清晨的薄雾、黄昏的夕阳,还是低角度和人像模式的应用,刘福海的摄影技巧和灵感分享都将让你的黄河之旅更加精彩。快来拿起你的手机,捕捉黄河的最美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