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大音量手机,小心变“聋”
长期用大音量手机,小心变“聋”
“喂?你能不能说大声点,我听不见!”
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曾在电话中说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进行沟通和娱乐。然而,你是否想过,长期使用大音量手机,可能会悄悄偷走你的听力?
听力受损的原理
要理解为什么大音量手机会对听力造成伤害,我们先要了解耳朵是如何工作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声音通过外耳进入,引起耳膜振动,振动传递到中耳的小骨头,再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中的毛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然而,当声音过大时,耳蜗中的毛细胞会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纤毛过度弯曲甚至断裂。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因为纤毛不能自我修复。一旦纤毛受损,毛细胞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这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大音量手机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10亿(12岁-3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人处于噪音损害听力的风险中。而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的使用,正是主要的噪音源之一。
研究表明,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而许多智能手机的最大音量可以达到100分贝以上,相当于电钻或摩托车发动机的噪音水平。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音量下,即使只是通过耳机听音乐,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耳鸣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之一。如果你在使用手机后经常感到耳朵里有嗡嗡声,或者需要将电视或音乐的音量调得比平时更高,这可能是听力下降的迹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如何保护听力
幸运的是,听力损伤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预防的。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控制音量:将手机音量保持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使用耳机时同样适用。如果可能,尽量使用外放而不是耳机。
限制使用时间: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记得每隔一段时间就让耳朵休息一下。
使用降噪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可以避免为了听清声音而调高音量。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如果你经常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听力问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都可能增加听力损失的风险。
听力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对它的保护。因此,让我们共同倡导和实践听力保护的重要性,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我们关心的人。让我们提高对听力损伤的认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我们的耳朵能继续为我们捕捉到世界的每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