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之初,性本善”,好多人都理解错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3: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之初,性本善”,好多人都理解错了

《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千年来引发了无数争论。然而,现代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与古人的原意相去甚远。这篇文章将带你重新解读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字经》开篇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两句话从人的本性讲起,告诉我们本性会受学习影响,强调了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文中的“善”,与当今“善良”的含义有较大区别。

当今的“善良”是指不害人,乃至助人为乐,是一种心态以及对应的行为。

古文中的“善”偏向对客观本质的描述,意为“处理好、擅长、良好、办好”

文中的”习“是指所学到的东西、所接触到的东西。古文中常见”习气“,是指习业、习惯、脾气。

”教“:包括理和境多种方式:推演、说理、举例、反证、实习等等。正是对应受教方的”习“

”性“:性质、本能。指的是自身因素,包括对外界的理解,以何等方向以及何等力量来处事、追求等等

“人之初,性本善”:人最初的本能,都是很直接很高效很好的。这点从初生婴儿来看很明显,困就睡,饿就要吃,没别的方法就哭。

”性相近,习相远“:虽然本性都接近,但是所习所见各人不同,可能相差甚远。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好好教育,人性可能会往不善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经中意思完全是对客观事实的阐述,”性本善“一点问题也都没有。此”善“与彼”恶“并非对立面,硬要放在一起比较,只说明由于文化内涵的演变,古今文化断层还是比较明显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人重视对自性的认知,明了教育与人心的关系,那么他对这些道理也能认清,不至于有如此误解。可见今天的主流文化对内心自性太不重视了,非常可惜。

以古可鉴今。明自性则心通力透,不论学习还是做事都比较高效,可避免内心过于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真诚希望大家都重视自性修养,适当花些时间在国学经典上。随着少数人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我们整个环境都会好起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