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院教你应对宝宝牛奶过敏
中山大学附院教你应对宝宝牛奶过敏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是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据统计,约7.5%的婴儿在出生第一年内会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其中80%的患儿在3-4岁时可自然耐受。牛奶蛋白过敏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识别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多样,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类。快速反应通常在摄入牛奶蛋白后2小时内出现,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鼻痒、流涕、慢性咳嗽、喘息、腹泻、呕吐等症状。慢速反应则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可能引起特异性皮炎(湿疹)、食物蛋白诱导肠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食物蛋白诱导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等。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更是如此。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母亲在哺乳期间避免摄入牛奶及其制品,大多数婴儿的过敏症状会显著改善。
特殊配方奶粉的选择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选择合适的特殊配方奶粉至关重要。根据过敏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以下几种配方:
- 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将牛奶蛋白分解为小分子,降低致敏性,适合轻至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
- 氨基酸配方奶粉:完全不含牛奶蛋白,由游离氨基酸组成,适合严重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
-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适用于具有过敏高风险但尚未出现过敏症状的婴儿,有助于预防过敏。
预防与管理
避免接触过敏原: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后,应严格避免接触含牛奶成分的食物和饮品。家长在选购食品时需仔细阅读成分表,注意隐藏的牛奶成分,如乳清、乳糖、酪蛋白等。
定期复查: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过敏情况和身体发育状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护理:对于有湿疹等皮肤症状的婴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搔抓引起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膏,可有效控制症状。
营养管理: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摄入。虽然植物奶(如豆奶、杏仁奶)是常见的替代品,但其蛋白质含量和吸收率远不如动物奶,不建议作为主要奶源。应选择专门的特殊配方奶粉,以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
结语
牛奶蛋白过敏需要家长高度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任何治疗和用药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怀疑宝宝有牛奶蛋白过敏,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喂养和管理,大多数婴儿可以有效控制过敏症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