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药伤肝风险,医生建议这6点确保用药安全
警惕中药伤肝风险,医生建议这6点确保用药安全
“是药三分毒”,这句古训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深刻的阐述:“药以祛病,过则为毒。”这句话提醒我们,即使是治病救人的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在众多药物中,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和文化价值,备受人们青睐。然而,近年来,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了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本文将结合临床案例和专家建议,探讨如何科学使用中药,避免伤肝风险。
临床案例:不当使用中药导致肝损伤
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一位医生分享了他的临床经验:一年中,他大约会遇到十来位因不当使用中药而导致肝损伤的病人,其中不乏严重的肝衰竭病例。虽然相对于庞大的中药使用者群体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高,但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痛苦和教训。
这些案例中,有的患者是因为自行购买中药服用,没有经过专业中医师的诊断和指导;有的则是忽视了中药的使用禁忌,长期大量服用导致肝脏负担加重。这些情况都提醒我们,中药虽好,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伤肝中药
根据最新的研究,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中,中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常见的单味中药,如雷公藤、土三七、黄药子、何首乌等,都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此外,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逍遥丸、首乌片等,也可能导致肝损伤。
雷公藤是一种常用的抗风湿药,但其毒性较大,长期服用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土三七则常用于活血化瘀,但其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肝毒性,可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安全使用中药的建议
寻求专业指导:在使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经过望闻问切等诊断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中药。特别是肝病患者,更应该谨慎使用中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严格控制剂量:中药的使用剂量非常重要,过量服用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何首乌在正常剂量下是安全的,但超量服用则可能导致肝损伤。
避免长期服用:一些具有潜在肝毒性的中药,即使短期服用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中药。如果需要长期调理,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肝功能。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西药(如抗结核药)与中药合用时,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定期检查肝功能:对于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监测肝酶水平,及时发现潜在的肝损伤。
特殊人群需谨慎:孕妇、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中药时要格外谨慎,因为他们的肝脏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药物的伤害。
结语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疗效。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药的安全性问题,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带来的风险。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定期检查肝功能,确保用药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保护好我们的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