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苦怕累怎么办?从情绪管理到挫折教育的完整指南
孩子怕苦怕累怎么办?从情绪管理到挫折教育的完整指南
“妈妈,我不想学了,太难了!”
“爸爸,我今天不想去上兴趣班,好累啊!”
作为家长,你是否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面对孩子怕苦怕累的心态,很多家长感到困惑和无奈。其实,关键在于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和正确的引导方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家长情绪管理是关键
一位母亲分享了她的故事:她有两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不到4岁。因为两次生产后都没有休息好,这几年独自带俩孩儿又很辛苦,她不仅身体上落下毛病,心理上也有点儿抑郁。她老公是个粗线条的人,平时工作也忙,对她的抑郁心情非但不理解,还说她矫情。他们之间因此经常闹别扭。
从去年春天开始,她觉得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差,经常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虽然她没打过孩子,但一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过后又很自责。她有时跟老公吵了架,也会迁怒于孩子,对孩子实施冷暴力,不理他们,或者威胁他们:“我要离家出走!”“不要你们了!”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是自己是个受害者,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特别是二宝果果,完全成了她的出气筒。
果果的幼儿园老师不止一次对她说,果果在幼儿园表现不正常,胆小、内向、不爱说话,但有时行为又很偏激,爱咬别的孩子,爱发脾气尖叫。老师提醒她,果果的反常表现折射出一些心理问题,希望她加以重视。当她得知她的精神状态后,更加肯定果果是受了她的影响。
她又吃惊又难过,问老师怎么做才能帮助果果。老师说:“现在最需要帮助的不是果果,而是你。你只要调整好自己,她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对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疏导,其间还多次跟她老公深入交流。幸运的是,她和她老公在医生指导下都及时做出了改变,她渐渐走出了抑郁。心情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她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平和。
如今回想起来,用“涅槃”二字形容她的那段经历最贴切—似乎从濒死状态复活了。她有了充足的能量“拯救”女儿,不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吵她,不再给她冷脸,经常给她讲故事,陪她玩游戏,每个周五还会跟丈夫和儿子一起去幼儿园接她……
一段时间后,果果的状态明显改观:爱说话了,爱跟老师亲近了,不再攻击同学了。
这段经历让她深知家长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因此她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明白: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你首先要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别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
正确的挫折教育很重要
在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时,不少家长走入了“伪挫折教育”的误区。比如,有些家长急于让孩子摆脱脆弱,接受锻炼,于是人为地制造“挫折”,硬塞给孩子,逼着孩子独立、坚强,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度。这种“挫折教育”只会让孩子经受恐惧,蒙上心理阴影,感到孤独无助。
真正的独立和坚强,来自于被无条件爱着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懂得把爱和安全感给孩子,多关注、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要多给孩子尝试、探索、独立实践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让孩子从中积累经验,在越来越丰富的经历中,逐步获得认知和心理的成熟。
有效沟通是桥梁
韩国有个“SOFTEN”沟通法则,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这个法则是“Smile”(微笑)、“Open”(开放的姿勢)、“Forward”(身体向前傾)、“Touch”(接触)、“Eye”(視線的交流)及“Nod”(點头)的縮写。通过运用这些非语言沟通方式,可以使沟通方式更加顺暢及柔和。
比如,当孩子说“我今天不想去上兴趣班,好累啊”时,妈妈可以微笑着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温柔地说:“我理解你今天感觉有点累,但兴趣班是你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试着坚持一下。如果真的觉得累了,我们可以适当休息,但不要轻易放弃哦。”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对于倾向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他们的懒惰有时可能是想要赢得更多关心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创造专属的时间,全神贯注地与他们一起做些活动,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重视,从而减少使用懒惰行为来吸引注意的需求。
比如,每天设定一个“亲子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家长全身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游戏或进行其他活动。这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当孩子表现出对权威的挑战或权力之争时,这也可能是他们逃避责任或任务的一种手段。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必须坚定而和善地设置界限,表明期望和规则。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与孩子的权威斗争,并教会他们如何在合理的界限内行动,从而减少懒惰行为的出现。
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时,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写作业有点无聊,但这是你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比如先完成作业,然后可以玩30分钟你喜欢的游戏。”
对于那些看似自暴自弃,经常表现出懒惰的孩子,我们需要以一种充满耐心和理解的态度去逐步引导他们。这些孩子可能因为屡次失败、受到过多的负面评价或是缺乏自信而放弃努力。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向孩子展示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克服困难的积极方法。
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鼓励他们:“我相信你有能力克服这个难关。让我们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记住,失败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它。”
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怕苦怕累的心态,培养出坚韧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改变需要时间,家长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