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机的前世今生:从辉煌到消逝
BB机的前世今生:从辉煌到消逝
“喂,您好,请问您要找哪位?”
“请帮我呼叫一下张伟,他的BP机号码是1234567。”
这是90年代街头常见的对话场景。在那个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BB机(寻呼机)成为了人们日常通讯的重要工具。它体积小巧,最大不过一个烟盒大小,通过响铃和震动提示主人有信息到来,并通过显示屏呈现数字符号和文字简讯。要联系某人,需要先拨打其传呼机所在的服务台,然后通过人工服务发出信号,或者在电话机键盘上手动输入对应的呼机号。对方在收到呼叫之后,可以通过显示屏查找到刚才呼叫自己的电话号码,然后找座机回拨给对方。这种宛如“回合制”的联系方式,正是从固定电话到手机演变阶段的主旋律。
从警用设备到大众通讯工具
寻呼机的诞生,源于一个充满“无间道”色彩的故事。1908年,随着福特T型轿车的下线,底特律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同时也催生了犯罪活动的泛滥。为了有效调配警力,底特律警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通过某个不对公众开放的中波试验频道,向全市分局播发行动指令。然而,由于没有任何的加密手段,犯罪分子只要对民用收音机稍加改造,就能监听警方部署的一举一动。为此,底特律巡警肯尼斯 考克斯和电气专业学生罗伯特 巴茨打造了世界上首套警用单向通讯系统。这套系统能够通过一定长短组合的“beep”声来表达特定指令。接受者通过定期更换的密码本,就能知晓命令内容。
整个二战期间,电气科技经历了巨大的发展。1949年,美国无线通讯之父艾尔 格罗斯为纽约犹太圣母医院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套个人传呼系统。50年代末期,贝尔和摩托罗拉两家通讯巨头开始研发第一代民用型寻呼机。1963年1月,贝尔的“贝尔小子”寻呼机率先推向市场。1964年,摩托罗拉推出的Pageboy在接收信息的可读性上更进一步。1975年的Pageboy二代,更是集成了对讲机技术,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语音回复。
风靡中国的90年代
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错过了寻呼机的早期发展,但随着国门的打开,国人对先进通讯技术的消费需求得到彻底释放,寻呼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绽放出了无限的光彩。早在1983年,上海就建立了首个寻呼台,标志着BB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0年,国内BP机持有者仅有3万,但到1995年,这一数字暴涨到1800万人,仅次于BP机的诞生地美国。在最鼎盛的1998年,全国传呼机用户更是突破6546万,名列世界第一。
在人均工资只有几百块的90年代,一台BP机的价格却被炒到最高4000元一台,而彼时北京房价一平方才不过2000元。很多人不了解这个产品。1997年,我刚参加工作,部门处长还送我一台中文摩托罗拉 bb 机,很珍惜,很威风。在电影《甜蜜蜜》中,初到香港的黎明见到张曼玉的BP机时的反应,也成为了经典画面。
衰落与转型
然而,辉煌终究是短暂的。随着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BB机逐渐显露出其技术局限性。信号覆盖有限、使用不便、隐私性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小灵通等新兴设备进一步挤压了其市场份额。2006年左右,小灵通达到市场巅峰,那时中低等收入的家庭,都以人手一部小灵通为荣。但随着国产手机和3G通信业务的兴起,小灵通迅速衰退,到2010年后在国内销声匿迹。
文化印记与现代价值
尽管BB机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留下的文化印记却难以磨灭。很多厂商在宣传上也会将其与各种爱情、家庭场景联系在一起,突出时尚属性,让BP机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成为一种流行符号。邰正宵创作的广告曲《心要让你听见》,讲述两位年轻男女因为错拿了对方的 BP 机,苦苦寻找对方的故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MV中,“520”的寓意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在一些餐厅等叫号服务场景中,我们也会看到此类产品的身影。不止是美国,英国的电信运营商 Pageone 仍然在提供无线寻呼服务,旗下有 5 种类型的 BP 机,包括利用 GPS 系统的双向寻呼机、显示字母和数字的消息寻呼机、数字寻呼机,音调寻呼机和专业安全寻呼机。
未来展望
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公司 Cognitive Market Research 的报告显示,随着市场对高效通讯工具的需求提升,寻呼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也在不断提高。预计 2023 年至 2030 年间,寻呼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5.9%。其中,北美和欧洲是两个最大的寻呼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