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师发展体系,滨州职院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
创新教师发展体系,滨州职院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
2024年11月21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开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未来。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荩一在大会上分享了《聚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引发了广泛关注。
创新教师发展体系,打造职教“滨州模式”
刘荩一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滨州职业学院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从标准体系建设、培训支撑、一线锻炼、数字赋能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全方位的教师发展体系。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明确了不同阶段教师的能力要求和发展路径。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能够精准把握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依据。
培训支撑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教师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学校还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为教师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知识。
一线锻炼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生产和技术研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这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数字赋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国际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交流。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学校教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职教出海”:打造国际化办学新名片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滨州职业学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随企出海”战略,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在非洲等地建立了多个海外培训基地。
学校推出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既懂中文又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人才支持。
在2024 EducationPlus 第八届(无锡)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滨州职业学院申报的《技能作桨,文化为帆,校企“同船出海”——滨州职业学院随企出海非洲行》案例,成功入选中北非职业教育创新合作优秀案例。“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更是获评中北非国际教育创新联盟优秀示范项目。学校还被科特迪瓦技术教育、职业培训和学徒部授予“2024年度职业教育优秀合作单位”称号。
成果丰硕: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双丰收
在刘荩一的带领下,滨州职业学院不仅在教师发展和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学校招生录取平均分和最低分均创新高;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在2024年,滨州职业学院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产教融合“三大卓越榜单”。
此外,学校还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瞄准十强产业,主动对接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重大战略,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提高对本地的人才贡献率,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全面助推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刘荩一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像滨州职业学院这样的创新实践,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