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两位专家发布肺磨玻璃结节诊疗新方案,精准治疗减少手术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0: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两位专家发布肺磨玻璃结节诊疗新方案,精准治疗减少手术风险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薄层胸部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或就诊时发现肺结节。其中,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是一种在肺部CT影像中表现为模糊、密度增高的阴影,类似磨砂玻璃样,通常小于30mm。它可能是良性的(如炎症或感染),也可能是恶性的(如早期肺癌)。据统计,临床上大多数人的胸部CT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结节,肺结节检出的阳性率非常高。但事实上,真正需要医生去关注的,需要去随访的结节很少,真正需要马上治疗或需要做手术的结节,就更少了。

面对磨玻璃结节这一难题,上海十院李明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两位专家最近发布了关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最新诊疗进展。这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01

李明:开创“手术+消融”组合方案

作为专注于肺磨玻璃结节诊疗20余年的专家,李明医生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执笔国内首部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治疗专家共识。他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手术+消融”组合方案,为磨玻璃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手术+消融”组合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主要病灶手术切除,次要病灶采用消融,微小病灶定期随访。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既能确保主要病灶得到彻底清除,又能通过微创的消融技术处理次要病灶,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消融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

李明医生在肺磨玻璃结节消融领域不断突破,创新了多项技术:

  • 专利圆头针尖设计,大大降低出血和气胸风险;
  • “先消融后活检再消融”的安全获取病理诊断方法;
  • LUNG-MAPPER精准导航技术,确保消融精准命中结节靶心;
  • 实现诊疗一体化。

五年随访数据显示,这种组合方案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当,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02

陈海泉:强调病理学浸润状态分类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ne Yanagawa教授共同担任主席,联合多位专家制定了关于“肺部亚实性结节管理”的专家共识。该共识涵盖了亚实性结节的定义、监测诊断、手术干预以及多发性结节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陈海泉教授强调,GGO肺癌作为一种特殊的肺癌类型,在东亚人群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通过ECTOP1008研究,团队提升了HRCT在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并提出了“亚肺叶切除”的理念。这种肺癌在早期生长时表现惰性,远处转移比例低,手术后治愈效果好,且不需要肺叶切除。这种肺癌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同时也是肺癌自然进程中的特殊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发展成实性结节的肺癌。这个阶段被定义为“治愈窗口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专家共识提出了17项推荐意见,重点关注了放射学与病理学分类的相关性、个体化的监测和手术策略,以及多发性亚实性结节的多模式治疗。陈海泉教授强调,磨玻璃结节的治疗需要根据病理学浸润状态进行分类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03

临床实践中的精准诊疗

以一位51岁女性患者为例,她在2017年体检时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最大者位于左肺上叶,大约8.8*8.6mm。经过7年的随访观察,结节大小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影像学分析显示,这些结节多数为肺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部分考虑为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医生建议继续观察随访,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只有在发现病灶有进展并具一定风险时才考虑干预。

这种精准诊疗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同时,通过定期随访和影像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确保在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04

结语

李明和陈海泉两位专家的最新诊疗进展,为磨玻璃结节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无论是“手术+消融”组合方案,还是根据病理学浸润状态的分类治疗,都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这些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了手术风险。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面临肺磨玻璃结节的困扰,不妨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这些前沿的治疗方法,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