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显成效,1亿亩推广助力粮食安全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7: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显成效,1亿亩推广助力粮食安全

东北黑土地,这片被誉为“北大仓”的沃土,承载着我国四分之一的粮食产量和三分之一的粮食调出量。然而,这片肥沃的土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危机。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这片珍贵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保护性耕作:黑土地的“守护者”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秸秆覆盖还田和免(少)耕播种为核心的耕作方式。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土壤的风蚀水蚀,增加肥力,保持土壤湿度,提高粮食产量。具体来说,秸秆覆盖在地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同时,秸秆在自然分解过程中,能够为土壤补充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02

秸秆还田:变废为宝的智慧

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机械将秸秆粉碎后抛撒覆盖在地表,或者将粉碎后的秸秆和根茬一起埋入土壤中。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避免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03

显著成效:数据说话最有力

根据专家连续多年的监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0%,土壤流失减少了80%,20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近13%。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效性。

04

广泛推广:从试验田到大农田

目前,东北三省一区已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近1亿亩。其中,吉林省表现尤为突出,建设了200余个县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推广面积达3800万亩左右,成为东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省份。

05

挑战与展望:让好政策真正落地

尽管保护性耕作技术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补贴发放不规范、秸秆覆盖量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政策效果,也削弱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加强政策监管,确保补贴发放公平透明,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性耕作的长远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珍贵的土地将在未来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