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未来三年房价走势揭秘,2025年或迎关键转折
谢逸枫:未来三年房价走势揭秘,2025年或迎关键转折
谢逸枫:未来三年房价走势揭秘,2025年或迎关键转折
著名经济学家谢逸枫近日表示,未来三年(2025-202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继续经历探底、修复和调整的过程。他预计,2025年将是房地产市场最有可能完成见底的一年,最晚则会在2026年。这一预测基于对当前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以及居民收入、市场信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市场现状:多重挑战交织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三年疫情冲击叠加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受损,人口增长放缓,居民收入下降,有效需求持续萎缩。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GDP增长3%,低于预期目标,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
从中观行业层面分析,宏观经济和收入下降影响了购房预期,疫情加剧了房地产行业风险的爆发,经济和市场的修复进程缓慢,导致需求持续低迷。房地产、金融、债务三大风险相互交织,楼市、债市、股市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非标融资收紧等政策,直接导致房企爆雷、债务违约和交楼逾期等问题频发。上一轮货币化棚改后,需求减退与库存扩大并存,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了难以打破的负循环预期。
从微观政策层面来看,化解房企债务、保交楼、稳定预期、恢复信心的房地产政策出台时机滞后,未能及时化解风险,打破负循环局面。2022年以来,尽管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并购贷、金融16条、三支箭、保函置换预售款等,但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市场复苏。目前,一线城市、天津、海南等地仍存在限购、限价等限制措施,其他城市在交易、土地市场等方面的限制政策也未能及时取消。
政策预期:8万亿元财政支持或成关键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政策支持成为市场企稳的关键。高盛最新报告指出,如果政府提供至少8万亿元的额外财政支持,中国房价有望在2025年底企稳。这一预测基于中国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市值93万亿元的巨量广义库存和59万亿元的房地产总债务。
高盛预计,这8万亿元的财政支持将以地方专项债的形式出现,主要用于消化库存、化解债务问题和加速房地产行业供需平衡。具体而言,2万亿元将用于直接去库存,预计可减少一手市场可售库存约10%;4万亿元将用于支持在建工程和债务重组,缓解房地产行业上中下游供应链的流动性压力,填补3.3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另外2万亿元将专门用于问题房企预售项目的交付。
在这一假设下,高盛预测未来三年房地产市场将出现积极变化:全国房价预计在2025年底趋于稳定,2027年全国商品房价同比上涨2%;2027年前,商品房销售额将稳定在8万亿元左右,约为行业峰值的40%;全国商品房新开工率将稳定在2021年峰值的20%,为2028-2029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稳定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城市更新与人口流动带来新机遇
尽管短期内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谢逸枫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依然充满机遇,关键在于把握城市更新和人口流动带来的巨大需求。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城镇存量住房规模超过300亿平方米。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房子占存量住房总量的27.55%,2000-2009年建成的房子占33.98%。到2030年,房龄超过20-30年的房子面积将非常庞大。这些超龄老房子大多无法通过维修解决水电、燃气、电梯、房屋结构等问题,唯有通过城市更新进行重建。预计每年将有3-5亿平方米的更新面积,释放巨大的房地产市场需求。
此外,未来10-20年,中国还将迎来3亿新人口进城,每年有千万大学生毕业,这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持续的需求动力。包括刚需、改善和投资需求在内,未来每年有望实现10亿平方米的增长。
结语: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把握长期趋势
谢逸枫强调,虽然短期内房地产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前景依然光明。关键在于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把握城市更新和人口流动带来的机遇。对于购房者而言,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动态理性决策,既要关注价格合理时的购房机会,也要谨慎评估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则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人口流动等因素,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