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你的购房计划怎么变?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你的购房计划怎么变?
近期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均有明显好转,房价收入比处于历史低位,房贷利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动能明显增强。那么,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你的购房计划是否有所调整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市场现状:止跌回稳,购房成本降低
根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的分析,2024年全国商品房市场经历了“先季节性反弹、然后明显下探、四季度触底企稳”的态势。从单月来看,2024年10月、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2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止跌回稳迹象明显。重点城市年底翘尾行情更明显。
在二手住房市场,止跌回稳的趋势更为显著。根据克而瑞的数据,在2023年高增长的基础上,2024年四季度,35个重点监测城市的二手住房成交面积预计为6669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3%,同比增长28%。2024年全年二手住宅累计成交22615万平方米,同比正增6%。35个重点城市二手住房占全部住房交易的比重,从2023年的53.7%增长到2024年的61.3%。
与此同时,居民购房压力正在得到有效缓解。2019年年中,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6.03,而到2024年这一数值已降至11.87,整体降幅达26%。其中,深圳、上海、北京等东部发达城市房价收入比仍偏高,但多数城市降幅明显。例如,青岛的房价收入比由2019年的18.35下降到9.61,降幅高达48%;太原和贵阳降幅也达到40%。
在政策层面,房地产调控从收紧转向宽松,贷款利率下调,购房成本显著降低。2023年全年出台房地产宽松政策超过600条,2024年以来政策继续加码,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500条政策出台,政策环境达到历史最宽松阶段。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降25个基点至3.95%,首套和二套房房贷利率下限分别降至3.75%和4.15%,接近历史最低点。以100万元贷款余额、等额本息房贷、30年期为例,月供减少约145元,30年本息累计减少还贷5.2万元左右。
政策环境:持续用力,释放需求
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具体措施上,一是着力释放需求,主要是把“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二是着力改善供给,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目前看,2024年9月底以来一揽子政策发布实施以后,传统的在需求端纾困,如降低按揭首付和利率、收缩住房限购范围、降低交易税费、加大公积金扶持等旨在“降门槛、降成本、提预期”的政策空间已收窄。接下来,关键是要落实前期部署的增量政策。比如,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再比如,推进存量低效闲置土地盘活,推进收购存量在售商品房做保障性住房等,政策上也明确了可以应用专项债、专项借款、再贷款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存量盘活。
购房建议:理性决策,把握机遇
面对当前的市场变化和政策环境,不同购房群体应如何调整购房计划呢?
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当前无疑是较好的购房时机。房价收入比的下降和房贷利率的降低,显著减轻了购房负担。同时,各地出台的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购房成本。建议重点关注人口持续流入、经济活力强的一二线城市,以及区域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区或板块。
对于改善型购房者而言,除了关注房价和利率因素外,还应更多考虑居住品质和生活便利性。建议选择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区域。同时,可以关注开发商推出的置换优惠活动,以降低换房成本。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市场虽然存在机遇,但也面临一定风险。建议重点关注一线城市和部分经济活力强的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这些区域的房产具有较强的保值增值能力。同时,要警惕三四线城市因人口流失和库存压力带来的投资风险。
未来展望:稳中向好,分化加剧
展望未来三年(2025-2027年),房地产市场将以“稳”为主基调,不同城市表现差异较大。高盛预计2025年底房价企稳,2027年小幅上涨约2%;摩根士丹利则认为回暖是暂时的,2026年前市场或再次探底。
总体来看,人口持续流入、经济活力强的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逐步企稳甚至温和上涨,而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失和库存压力,房价可能继续承压。购房者需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动态理性决策,把握当前的政策机遇,选择合适的购房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