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定“规矩”,营救伴终生:于凤至的爱与智慧
新婚定“规矩”,营救伴终生:于凤至的爱与智慧
1916年,18岁的于凤至嫁给了年仅15岁的张学良。新婚之夜,在甜蜜的氛围中,于凤至向张学良提出一个条件:“往后你在外面有多少女人,我都不管,可有一条你得听我的,那就是不许把她们领进大帅府。”这个看似“奇葩”的要求,实际上展现了于凤至的智慧和远见。她深知张学良的风流性格难以改变,但作为正室,她必须维护大帅府的尊严和秩序。
于凤至的宽容并非无原则的忍让。当赵一荻出现时,她虽然痛苦,但依然选择以大局为重。她同意让赵一荻以“秘书”的身份住在大帅府外的小别墅里,并像对待姐妹一样关心她的生活。这种宽容和大度,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魅力,也为她赢得了张学良的尊重和感激。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于凤至闻讯后立即从英国赶回,四处奔走营救。她多次向宋美龄求情,但蒋介石因多疑和对张学良的不信任,始终没有释放他。无奈之下,于凤至决定亲自陪伴张学良度过这段艰难时光。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张学良的饮食起居,过度的劳累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1940年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面对病魔,于凤至表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在医生的努力下,她保住了性命,但手术后的化疗让她痛苦不堪,几次化疗后头发全部掉光,人也越来越憔悴,到最后瘦成皮包骨,体重不到90斤。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对张学良的营救。
为了筹集资金,于凤至以极大的勇气投身股市。她凭借过人的胆识获得了成功,随后又投身房地产,赚取了更多财富。她不惜重金在洛杉矶购买了两处美国女影星的别墅,一座是英格丽·褒曼生前住过的林泉别墅,另一处则是伊丽莎白·泰勒的别墅,并将它们装修成在中国大陆老家的风格,为张学良获得自由后的舒适生活做准备。
1964年,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结婚。张学良在婚前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即将结婚。这封信对于凤至来说,无异于一纸离婚协议书。尽管内心痛苦,但她为了张学良的人身安全,最终还是强忍悲痛签了字。即便离婚后,于凤至依然自称“张夫人”,并在公开场合表示:“我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婚姻虽然解除了,可是我的心始终属于张汉卿。”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享年93岁。她去世3个月后,张学良在被幽禁半个多世纪后终于获得自由。于凤至生前早已就财产进行了分配,除了部分交给子女外,剩余的全部交给张学良处理。她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里,墓地旁边留着一处空墓穴,那是她生前为张学良准备的。虽然张学良最终没有与她葬在一起,但他曾说:“于凤至对我很好,她是贤妻良母。”
于凤至的一生,是坚韧、智慧与牺牲的写照。她不仅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和母亲,更是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忠诚。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精神,为家人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后人敬仰的“民国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