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嗅觉丧失者呼吸模式不同,抑郁风险增高
研究发现:嗅觉丧失者呼吸模式不同,抑郁风险增高
“最近闻不到味道了,是不是感冒还没好?”“年纪大了,嗅觉没以前灵敏了。”这些看似平常的抱怨,可能暗藏玄机。科学研究发现,嗅觉丧失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信号。研究表明,嗅觉功能减退可能预示着抑郁症的风险,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疫情期间,许多人经历了嗅觉受损,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抑郁风险。了解嗅觉与情绪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抑郁症,改善生活质量。
嗅觉丧失:抑郁症的预警信号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失去嗅觉的人,不仅失去了感知气味的能力,就连呼吸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研究团队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发现,嗅觉正常的人在每次呼吸时,往往会有一些微小的吸气高峰,而失去嗅觉的人则完全缺乏这种模式,每小时大约少了240次这样的探索性吸气。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清醒状态,就连在睡眠中也能观察到。研究人员发现,仅凭呼吸模式的差异就能以83%的准确率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嗅觉。
这种呼吸模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大脑活动的节律。每一次吸气都会在大脑中引发一系列神经活动,从嗅球开始,一直扩散到整个大脑皮层。对于嗅觉正常的人来说,他们每小时额外的240次探索性吸气,意味着大脑会有240次额外的神经活动波动。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情绪、认知,甚至记忆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呼吸的节律与恐惧情绪的识别、记忆的巩固和提取、心理想象的质量,以及空间处理能力都有密切关联。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失去嗅觉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疫情期间的特殊挑战
2020年和2021年期间的全球调查发现,压力、失眠、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均高于往常水平。虽然2022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20年之前。疫情期间,许多人经历了嗅觉受损,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他们的抑郁风险。研究发现,嗅觉丧失不仅会影响生理健康,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增加抑郁风险。
及早关注,预防抑郁
嗅觉减退是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预警信号,同样可以作为抑郁症的预警信号。当发生嗅觉减退时,应及时就医,尽早查明原因并干预。及时关注嗅觉变化对预防抑郁症非常重要。
如何应对嗅觉丧失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嗅觉减退,应及时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排查引起嗅觉减退的原因,例如:鼻窦炎、鼻腔异物、帕金森病等。尽管目前无法治愈嗅觉丧失,但遵照医嘱进行干预可能会使嗅觉有所改善。
健康生活方式:
-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避免睡眠问题。
-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和锻炼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改善情绪。
- 健康饮食: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添加糖、脂肪或盐的食物或饮料。
- 避免不良习惯:避免抽烟、饮酒和滥用药物。
心理健康关怀:
- 放松和恢复精力:通过正念、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放松运动来缓解压力。
- 坚持医疗日程:按时进行所有健康检查和筛查。
- 保持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建立健康的支持网络。
专业帮助:如果感到无助、悲伤、愤怒、易怒、绝望、焦虑或害怕的频率较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以联系医务人员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或通过热线电话、在线聊天等方式获取支持。
嗅觉丧失可能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预警信号。及时关注嗅觉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还能预防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让我们一起关注嗅觉健康,守护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