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以最严制度保护“高原明珠”,水质持续保持Ⅰ类
抚仙湖:以最严制度保护“高原明珠”,水质持续保持Ⅰ类
抚仙湖,这颗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明珠,以其清澈的湖水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作为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不仅占全国淡水蓄水总量的10%,更是I类地表水资源量的50%,对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澄江市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为抚仙湖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为确保《条例》得到有效落实,澄江市从宣传普法、分区管控、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一方面,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宣讲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条例》宣传活动,覆盖群众6.5万余人,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科学划定“两线三区”,安装690棵界桩,构建起标识明显、群众认可、管控精准的流域空间管控全闭环。同时,组建湖泊保护执法队伍,对违规捕捞、水域清洗车辆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条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在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推动下,抚仙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湖体水质总体保持Ⅰ类。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前7个月,澄江市共接待游客63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旅游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6.2%。抚仙湖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正为抚仙湖的生态保护注入新的动力。在澄江市广龙村,云南师范大学抚仙湖流域保护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正通过减污固碳、资源循环、智慧农业等创新技术,探索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之路。他们不仅致力于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秸秆基料化利用,还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科技小院还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农业知识教授和研学活动,播撒生态保护的种子,让绿色理念代代相传。
展望未来,澄江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深化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推动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这颗高原明珠永远璀璨夺目,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