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你了解多少?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5: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你了解多少?

肥胖不仅是外观问题,更是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诱因。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你是否知道肥胖是如何一步步损害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掌握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守护我们的健康。

01

肥胖如何引发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或)分布异常,往往伴有体重增加,一种由遗传、内分泌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我国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升高,按照2023年《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报告中指出,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超重人群患病率为34.8%,肥胖人群患病率为14.1%。中国超重/肥胖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超重或肥胖往往合并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同时经常合并存在,互相影响,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展,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对人类健康具有巨大的威胁力,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肥胖导致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复杂,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白色脂肪组织可分泌瘦素、脂联素、血管紧张素受体蛋白等多种脂肪因子参与了血糖、血甘油三酯的异常调节,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或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脂质沉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诱发代谢性疾病。而腹部脂肪堆积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而其中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干预的首要靶点(Ⅰ类推荐,A级证据)。

02

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多重威胁

肥胖不仅影响外表,还会影响全身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肿瘤等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症确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最新研究预测,2030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达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总支出金额的21.5%。肥胖不仅影响外表,还影响全身健康。

  1. 缩短寿命:体重指数超过35,病死率就比普通人群增加了30%~40%。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

  2. 导致高血压:肥胖主要引起的是舒张压(低压)增高,若不减重,药物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平常人多50%。

  3. 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关键因素。体重指数超过35,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能达到90%以上。

  4. 导致血脂异常: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高脂血症。

  5. 危害心脑血管:由于超重/肥胖者更易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因而更容易发生心梗、脑梗、心力衰竭。

  6.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超重/肥胖会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阻肺等的发病概率。

  7. 增加癌症发生风险:超重/肥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例如结直肠癌等。女性肥胖更易发生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男性肥胖更易发生前列腺癌。

  8. 诱发骨关节疾病:肥胖影响骨代谢,增加关节负重,可引发骨关节疾病。发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是骨性关节炎。

03

如何预防和治疗?

  1. 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让体内脂肪储存达到不平衡状态。少吃多动——减少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让体内脂肪储存达到不平衡状态。减肥遵循三大原则:安全、有效,综合防控。

  2. 合理膳食

  • 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 足量摄入新鲜蔬果,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 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 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 吃饭顺序:汤→蔬菜→肉→主食。
  1. 规律运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推荐每个人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力活动,累计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果有体重控制需求,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运动量,但运动方式要个体化。

  2. 避免误区

  • 避坑1:高效减肥“一天瘦一斤”
  • 避坑2:照搬明星减肥食谱
  • 避坑3:运动强度越高越好
  • 避坑4:甩脂机、燃脂霜让人“躺着瘦”
  • 避坑5:回避就诊治疗
  1. 药物治疗:现在大部分肥胖患者不认为肥胖是种疾病,肥胖就诊率较低。生活方式干预无法减重,或是超重/肥胖合并体重相关并发症的人群,都建议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应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2. GLP-1类药物:目前国内外基于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减重新药研发非常火热。GLP-1类药物可以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延长食物消化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摄入,从而减轻体重。GLP-1受体与GCG(胰高糖素)受体等双激动剂也在研发中,能在GLP-1发生作用的同时增强身体代谢和脂肪的燃烧。当然,控制体重优先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实在困难,可到医院的减重门诊或内分泌门诊由相关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再使用药物。

肥胖问题正迅速蔓延,但只要我们现在开始行动,提升健康意识,随着健康素养普遍提高及GLP-1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未来十年,肥胖上升趋势就有望遏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