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急性胃肠炎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呕吐?
冬季急性胃肠炎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呕吐?
进入冬季,急性胃肠炎进入高发期,很多人出现了呕吐的症状。急性胃肠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常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季节性疾病,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品。一旦出现呕吐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此外,少食多餐、注意保暖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科学应对,守护健康!
冬季急性胃肠炎高发的原因
冬季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通常与气温下降影响胃部血液循环、饮食习惯改变、情绪波动、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有关。天气变冷时,身体为了保持体温,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胃部血液循环变差。胃部血液循环对胃黏膜的修复和营养供应至关重要,血液循环不足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从而引发胃痛、胃酸过多等问题。
“寒冷天气使人食欲增加,饮食习惯也会改变,容易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加重胃部负担。冬季更喜欢吃火锅、麻辣烫等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甘肃名中医王道坤教授解释道。此外,冬季阳光不足,也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抑郁,情绪波动会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蠕动,引发胃部问题。
预防措施
个人和家庭层面
保持手部清洁:在餐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以有效预防包括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在内的多种传染病的传播。
重视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喝开水或者合格的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食用蔬菜和水果时要洗净;烹饪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应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及容器处理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确保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贝类等海产品;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信誉度高的餐厅。
做好清洁与消毒: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通风,高频接触的表面和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定期消毒;确保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及时处理垃圾,保持整洁卫生。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家中的高频接触点如门把手、卫生间等定时进行消毒。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被感染。
学校和托幼机构
加强健康管理与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查因;一旦发现急性胃肠炎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通知校医或家长,并对患者进行隔离;食堂和餐饮机构应强化因病缺勤统计工作,特别是对于厨师、保育员等关键岗位人员,若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工作。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要保证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食堂员工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操作前后彻底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帽子;做好食堂员工症状监测与感染者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做好饮用水卫生安全:应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并确保饮用水在使用前烧开;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备,提高师生对饮水安全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玩具、教具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配比和规范使用,现配现用。
规范处理呕吐物:对于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按照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消毒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和生活饮用水等。
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宣传栏、致家长的信等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以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诺如病毒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做好处置物资的适当储备,提高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应对诺如病毒胃肠炎的能力,科学有效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应对呕吐的具体方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可尝试小口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严重不适,请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
清淡饮食
在呕吐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选择稀粥或清汤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如胃复安)或促胃动力药(如吗丁啉),切勿自行用药。
中医调理
- 按摩合谷穴:用拇指按压对侧手背合谷穴3-5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 生姜红糖水:适用于寒凉引起的呕吐,有暖胃止吐作用。
及时就医
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严重不适,请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