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青少年面临社交媒体沉迷风险,专家呼吁加强引导
11%青少年面临社交媒体沉迷风险,专家呼吁加强引导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问题的比例从2018年的7%上升至2022年的11%,另有12%的青少年面临游戏沉迷的风险。这一数据引发了人们对数字技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生活影响的担忧。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现状
根据《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显示,八成以上青少年每周都会上网,自主拥有的上网设备中以智能手表、平板学习机最为多见,41.2%的青少年用家长或他人的手机上网。青少年上网兼顾学习、娱乐,六成以上家庭认可上网对青少年学习的正向价值。视频类平台超越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
社交媒体沉迷的表现与危害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对手机游戏成瘾提出了9条诊断标准,包括对游戏的渴求、戒断症状、耐受性、无法控制使用意图、对其他爱好丧失兴趣、明知有害仍继续使用、向家人朋友撒谎、用游戏逃避问题、以及对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互联网的易获得性、游戏设计的吸引力、社交压力、逃避现实问题、缺乏监督和指导、个体特质、精神健康问题以及缺乏适当的娱乐和社交活动等。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对未成年人心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产生负面影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显示,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会对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英国《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2019年刊登的研究证实,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
专家建议
面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通过沟通交流、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构建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
国际上的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宣布,将在2024年年底前提交草案,拟将使用社交媒体的最低年龄定在14岁至16岁之间。美国多个州也酝酿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监管,例如佛罗里达州规定不满14岁居民不得开设社交媒体账号,14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开设账号需要获得家长同意。
家长的引导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来引导孩子,例如设定每天的使用时间限制,或者规定哪些平台是允许访问的。研究表明,家长的这种监管能够显著降低孩子遭受网络欺凌的风险,同时也能减少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不适当内容的机会。
家长的沟通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与孩子进行关于社交媒体内容的讨论,了解他们在网上的互动和感受,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心理学研究显示,开放的对话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处理在线互动中的压力和焦虑。
此外,家长在教育孩子数字素养方面的责任同样不可忽视。孩子们需要了解社交媒体的利与弊,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理解社交媒体的运作方式,帮助他们识别虚假信息和网络欺凌,从而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校的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课程和课外活动来促进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心理韧性。例如,一些学校开始在课程中加入数字素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社交媒体的影响,并教授他们如何在在线环境中保持安全和积极的互动。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教育者也在积极探索应对社交媒体挑战的有效策略。例如,芬兰的教育系统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估社交媒体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通过开展“数字公民”项目,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参与正面互动,抵制网络欺凌和负面行为。
案例分析
一位母亲反映,她的14岁儿子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三四点,白天下午才起床,只吃一顿饭,而且吃得很少。即使好好地跟他谈,也没有用。即使断电,孩子也会自己偷偷打开。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内心非常厌学。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明白青春期孩子的两大特性:独立性和不被否定性。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叛逆情绪,不轻易否定孩子,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同时引导他的规则意识与责任感。
结语
青少年社交媒体沉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家长、学校和社会应携手合作,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构建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