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陕西两县粉条产业年产值超千万,传统与创新双轮驱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17: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陕西两县粉条产业年产值超千万,传统与创新双轮驱动

陕西子长市和榆林市佳县,两座相距不远的县城,凭借土豆粉条这一传统食品,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01

子长市: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机

子长市位于陕西省北部,这里土地肥沃,盛产土豆。近年来,子长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传统手工粉条加工产业,让小土豆变身晶莹透亮的粉条,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走进子长市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的粉条作坊,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将土豆淀粉反复揉搓,通过特制的器具让粉芡均匀漏入沸腾的锅内。煮熟的粉条被迅速捞出,经过冷却、晾晒等工序,最终成为一根根光滑筋道的手工粉条。

粉条加工作坊负责人强国有说:“我们每天能加工2吨土豆,产出300多斤粉条。按现在市场价格每斤15元计算,每天能收入4000多元。整个冬季下来,能挣8万到9万元。”

凉水湾村的手工粉条制作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纯手工加工的粉条以光滑筋道、口感独特、天然无公害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传统产业,凉水湾村先后整合资金66万元,新建石磨加工坊和手工粉条加工坊,由村上能工巧匠承包经营。

同时,村里还开办了助农直播间和网店,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传统手工粉条走出了大山,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据统计,粉条产业为凉水湾村增加了50多个就业岗位,年收益达170万元左右,其中村集体收益25万元,群众增收145万元。

02

佳县:规模化发展打造“金”丝

与子长市相邻的佳县,同样拥有悠久的粉条制作历史。但与子长市不同的是,佳县更注重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

佳县乌镇张家沟村的粉条制作工艺源远流长。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种植的土豆产量高、个头大、淀粉含量丰富,是制作粉条的优质原材料。目前,全县共有乌镇玉芋粉条专业合作社、乌镇伟强粉条加工厂等5家粉条加工企业,均拥有完善的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库房、晒粉场地等基础设施。

这些企业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还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实现了从土豆加工到粉条生产、包装的全链条作业。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佳县还注册了“农佳芋”“老刘家”等土豆粉条商标,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佳县的粉条加工企业平均年产粉条180万斤,产值达1260万元。产品销售以晋陕宁蒙为主,辐射华北和西北各地,甚至远销海外。一根根雪白亮丽的粉条,不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家乡记忆,更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03

传统与创新的双重奏

子长市和佳县的粉条产业,一个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一个则在传统基础上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两者虽然路径不同,但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子长市凉水湾村通过发展手工粉条产业,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佳县乌镇则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将粉条产业做大做强,产品远销各地,实现了产业兴村富民的目标。

两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传统工艺的传承,还是现代化生产的创新,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就能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