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右眼跳”变成面肌痉挛:从症状识别到科学治疗
当“右眼跳”变成面肌痉挛:从症状识别到科学治疗
“右眼跳财,左眼跳灾”,这句民间俗语流传已久。然而,当右眼跳持续不断,甚至逐渐扩散到整个面部时,可能并非简单的“财气将至”,而是面肌痉挛这一神经系统疾病在敲响警钟。
面肌痉挛,又称半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一侧的不自主肌肉抽搐。这种抽搐通常始于眼周围,特别是控制眼睛闭合和眼球运动的眼轮匝肌,然后逐渐扩散到下半部分面部,涉及脸颊和嘴部。在严重的情况下,颈部也可能受到影响。
面肌痉挛的病因主要是面神经受压。面神经,即第七脑神经(CN VII),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当面神经在出桥脑段受到走行异常的血管压迫时,会引起神经损伤,出现脱髓鞘变,从而导致面部肌肉抽搐。据统计,99.1%的面肌痉挛病例属于此类原发性原因。此外,少数情况下,面肌痉挛也可能由神经损伤或压迫面神经的脑肿瘤引起。
面肌痉挛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产生深远影响。频繁的抽搐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尴尬、焦虑,甚至产生社交恐惧。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手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肉毒毒素注射虽然有效,但需要定期重复,且可能产生耐药性。相比之下,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90%-95%的患者获得持久缓解。
以赵女士为例,这位年轻的全职妈妈在2021年3月开始出现右眼睑抽动的症状。起初,她以为只是眼睛疲劳,但抽动症状逐渐加重,最终扩散到整个右侧面部。经过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王林主任的诊断和治疗,赵女士接受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困扰她已久的面部抽动奇迹般地消失了。她重新找回了自信,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预防面肌痉挛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和受凉,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定期进行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如果发现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面肌痉挛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因此,当发现右眼跳持续不退时,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