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新选择:中药外敷疗法
冬季养生新选择:中药外敷疗法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在众多养生方法中,中药外敷疗法因其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而备受青睐。无论是缓解关节疼痛,还是改善手脚冰凉,中药外敷都能提供天然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使用时需谨慎,孕妇禁用,皮肤破损者禁用,发热患者禁用。
中药外敷疗法:冬季养生的新选择
中药外敷疗法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当时人们发现将某些植物敷于身体特定部位能缓解病痛,这被认为是中药外敷的起源。中药外敷疗法,又称中医敷疗,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辩证论治,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其理论依据在于中医药理论,通过透皮吸收或借助穴位的刺激进行治病。中药外敷疗法具有用药安全、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等优点,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缓解关节疼痛:三九贴的神奇功效
“三九”是指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之后的三个九日周期,在节气上对应“大寒”,标志着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期。“三九贴”系指在每年三九期间,采用具有刺激性的中药材外敷于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之目的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在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疗法的效果,还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作,实现冬夏皆治,增强患者免疫力,达到既病可治,未病可防的效果,此即所谓“冬病冬防”。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冬季易发或症状易加重的风湿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南华县中医医院内二科,依据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扶阳固本理论,采用附子等辛温大热药物研磨成粉,并以姜汁调为膏状制剂。在一年之中阴寒之气最为旺盛的三九时节,通过将温热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温则气血流通,寒湿自除,达到温中扶阳、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在穴位选择方面,内二科精选肺俞、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亦适用于颈肩背部疼痛等局部病症。由于“肺主皮毛”,肺俞穴对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怕风怕冷、汗多恶风等具有显着疗效。肝俞穴作为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除能缓解脊背疼痛及肝胆疾病外,因“肝主筋”的生理功能,对风湿病导致的肝血不足引起的腰腿疼痛、肢体拘挛等症有良好疗效。肾俞穴作为治疗肾脏疾病之首选穴,除对腰背部局部病症有效外,还可补益肾之阴阳,特别适用于关节怕风畏寒、受寒后症状加重的患者;足三里穴是常用保健要穴,具有广泛主治功能,能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防病保健的作用。
改善手脚冰凉:中药外敷的温暖之选
一到冬季,很多女孩总感觉手脚冰凉,比别人更怕冷,穿很厚的衣服也无济于事,有些人甚至在被窝里躺到半夜,手脚还是冰凉的。中医认为,阳虚是导致手脚冰凉的主要原因。阳气具有温煦作用,阳气不足,人们就会感到形寒肢冷。阳气还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阳气不足,血行无力,肢体末端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便会导致手脚冰凉。现在许多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穿得太少,致使寒邪侵入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导致手脚冰凉。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手脚冰凉。1.适当运动:“动则生阳”,加强锻炼,尤其是肢体锻炼,有利于阳气的产生,可促进气血运行。冬季适当运动既可增强体质,又可缓解手脚冰凉。2.合理饮食:食疗法是中医防治手脚冰凉的常用方法。温热食物多具有助阳益气、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手脚冰凉者可适当选用,同时要避免吃生冷食物。阳气不足者可以煲当归羊肉汤、核桃牛腱汤等进行食疗,一周1~2次;或者用少量枸杞、肉桂做成茶饮来进行日常保健。3.用热水泡手脚:睡前用热水泡手脚,不但可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而且有助睡眠。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按摩涌泉穴(足底前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和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效果会更好。4.进行三九灸:三九灸是在“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疏散风寒、温通经脉、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理脾胃等功效。该方法对于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虚寒性疾病患者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 咨询专业中医师:在使用中药外敷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使用,并避免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 注意药物来源与制备:外敷的中药方子建议找专业的中医师开具,并在正规的药房粉碎制成膏状。避免自行粉碎,以免引起中毒。
- 观察皮肤反应:外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特别是容易过敏的体质。如果出现皮疹、发红、发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 控制外敷时间:外敷时间一般要求为8个小时左右。如果是在家自行外敷的话,建议在睡眠之前敷上睡觉,第二天早上取掉。
- 避免局部破损:如果局部皮肤有破损,如放疗的病人放疗的局部皮肤发红、脱皮等,不建议外敷,以免引起感染。
冬季养生小贴士
除了中药外敷疗法,冬季养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饮食调养: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生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温补阳气,增强抗寒能力。适当食用一些药膳也是极好的养生方式。例如,当归羊肉汤能补血活血、温中散寒;枸杞红枣粥则能滋补肝肾、养颜美容。
- 起居作息:冬季夜长昼短,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太阳升起后再起床,避免寒气侵袭。冬季寒风刺骨,穿衣应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尤其要保护好头部、颈部和脚部,避免受寒。室内保温也很重要,建议控制在18℃-22℃,同时注意通风,避免空气干燥。
- 运动锻炼:冬季天气寒冷,但适量的运动依然必不可少。可以选择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温和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微微出汗为宜。
- 精神调养:冬季寒冷易让人心生烦躁或抑郁,应尽量保持乐观情绪,减少压力,避免大喜大悲。可以通过冥想、书法、绘画、听轻音乐等方式,帮助自己安神定志,调节心境。
在这个冬天,不妨尝试一下中药外敷疗法,让这份来自中医的温暖,驱赶走寒冷,带来健康与舒适。但使用时需谨慎,孕妇禁用,皮肤破损者禁用,发热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