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专家详解:退休后这样做好健康管理
协和专家详解:退休后这样做好健康管理
退休后的生活是人生的新篇章,也是健康管理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有效的健康管理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指出,定期进行专业的认知功能评估及早期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由健康状态转移至慢性病状态的概率持续上升,75岁以后超过50%。因此,退休后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健康管理从生活细节开始
合理饮食是基础
合理的饮食能为身体健康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避免因营养过剩或不足引发的疾病。朝阳区创新研发的多元互动式体重干预技术,通过饮食习惯、营养摄入等方面的精准干预,帮助5800余人平均减重2.46公斤,最大减重达35公斤。这一成功案例说明,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风险。
科学运动是关键
加拿大24小时运动指南为老年人提供了科学的运动建议。结合中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适量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适合大多数老年人,而广场舞等团体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社交,有益心理健康。
口腔健康不容忽视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的口腔不仅有助于良好的咀嚼功能和发音,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是退休后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
定期体检,预防胜于治疗
定期体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控制,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病管理,重在长期控制
慢性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朝阳区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有效降低了老年人的失能概率和失能程度。例如,针对心血管健康,不仅关注身体健康,还注重心理健康,通过营养、运动、心理干预等综合手段,全方位提高居民的健康技能。
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
退休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健康。例如,“爱笑瑜伽”通过有意识的大笑来增加肺活量,改善身心健康。此外,保持社交活动,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不仅能丰富生活,还能减少孤独感,有益心理健康。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协和医生提醒,老年人要学会与病共存,合理控制病情,避免过度医疗。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滥用。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定期监测,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
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管理。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体检、慢性病管理和心理健康维护,可以有效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良方。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投资,享受幸福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