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阻抗是什么?通过饮食、运动两大原则改善
胰岛素阻抗是什么?通过饮食、运动两大原则改善
你知道吗?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肥胖,可能会让你的身体对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发"胰岛素阻抗"。这种状况不仅容易导致血糖升高,长期下来还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胰岛素阻抗就像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如果在确诊糖尿病前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血糖是有可能恢复正常水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胰岛素阻抗,并探讨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两大原则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人的"胰腺"就像一座工厂,当你进食后血糖升高,大脑会发出信号给胰腺,让胰腺生产出一支支的"胰岛素"钥匙。胰岛素可以开启细胞的门锁,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让细胞获得能量用于身体的代谢和活动。
然而,饮食过量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会使胰腺工厂日夜不停地超负荷工作,产能逐渐降低,导致胰岛素的数量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使身体开始出现"血糖过高"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前期或糖友常见的高血糖症状。
什么是胰岛素阻抗?
认识胰岛素阻抗及其发生原因
除了胰腺过劳导致胰岛素数量不足外,还可能因为胰岛素敏感度低而无法打开细胞门锁。研究指出:肥胖、高油脂饮食可能是造成胰岛素阻抗的原因之一。当体脂肪过高时,细胞上接受胰岛素钥匙的门锁可能发生变形,**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打开细胞大门,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最终造成"胰岛素阻抗"。
胰岛素阻抗的症状与对身体的影响
当身体出现胰岛素阻抗时,持续的高血糖会不断刺激胰腺,促使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降低血糖。长期下来,这会使胰腺更加疲乏,导致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发生。
另外,如果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身体会持续缺乏足够的营养素,可能会出现多吃、喝多,但体重仍快速减轻的症状。胰腺工厂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会超时工作直至极限,因此在确诊糖尿病之前,身体可能已经存在胰岛素阻抗症状多年了。
持续的高血糖会刺激胰腺持续分泌胰岛素,因此有胰岛素阻抗的人,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可能也会比较高。
胰岛素阻抗的高风险人群
一般来说,胰岛素阻抗的初期症状不易察觉,但如果你发现符合以下几种条件,就可能是胰岛素阻抗的高风险人群:
-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
- 过重或肥胖:BMI≥24
- 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 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
- 体脂率男生≥25% 女生≥30%
- 黑色棘皮症
胰岛素阻抗的判断标准:胰岛素阻抗指数
由于在胰岛素阻抗的初期,血糖有时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较难通过测量空腹血糖来判断,因此通常会由专业的医护团队评估症状后,通过检测"胰岛素阻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阻抗指数(HOMA-IR)=(饭前血糖×饭前胰岛素值)/405
胰岛素阻抗指数(HOMA-IR) 状态
HOMA-IR ≦ 1.4 正常
1.5 ≦ HOMA-IR ≦ 1.9 轻微胰岛素阻抗
2.0 ≦ HOMA-IR 严重胰岛素阻抗
目前"胰岛素阻抗指数"的检测不是常规检查项目,因此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值,可以请内分泌科的专业医师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追踪。
改善胰岛素阻抗的两大原则
如果能及早发现身体的预警信号,如肥胖、黑色棘皮症、多吃、多喝、多尿、体重骤减等糖尿病前期症状,通过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量,达到体重减轻3-7%,就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阻抗,让身体恢复正常的代谢平衡。
控制饮食
高热量、高碳水(高糖)饮食容易恶化胰岛素阻抗,在饮食调整上,建议降低热量的摄入,并减少精制糖的摄取。
- 碳水化合物:少吃饼干、糕点、含糖饮料等精制糖含量高的食物,建议选择全谷杂粮、水果、乳制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并从中选择GI值较低的食材,例如十谷米、山药、全麦面包等,有助于增加饱腹感、稳定血糖。
- 油脂类:建议少用动物性油脂,以植物性油为主,避免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
- 热量份量控制:每个人的适宜饮食份量不同,可以先咨询营养师,检查原本的饮食模式中热量、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再进行专业的调整。
规律运动
除了饮食控制外,增加热量消耗也很重要。建议每周至少规律运动150分钟,可以选择健走、慢跑等运动;运动强度应达到运动后能说话但无法轻松唱歌的程度,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阻抗。
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在糖尿病前期实现逆转
当发生胰岛素阻抗时,身体其实已经悄然亮起了异常的警示灯。此时如果能调整生活习惯,照顾好自己的饮食、培养规律的运动,就能改善胰岛素阻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让胰腺不再过度劳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health2sy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