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非遗里的西藏 传统文化创新拓展焕发澎湃活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看非遗里的西藏 传统文化创新拓展焕发澎湃活力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
https://news.cctv.com/2024/09/26/ARTI0w7FQi6vs9zyTyk8v70N240926.shtml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态多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紧紧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目标,不断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在,西藏有10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620项自治区级项目,它们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澎湃活力。
座落在拉萨河南岸的西藏唐卡画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族唐卡“勉萨派”保护单位。2016年,唐卡画院组织画师学习国画,将国画和唐卡结合起来,拓展了唐卡的创作空间。
同样,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蓬勃生命力的还有虱雕。虱雕又叫扎囊木雕,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藏式木雕精湛技艺的代表。每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用到25种刀具。63岁的白玛占堆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
藏族扎囊木雕自治区级传承人白玛占堆介绍,“祥和四端”是西藏的传统图案,寓意相亲相爱、相互尊重。中国56个民族,这个图案就能表达我们的凝聚之心。
20多年来,白玛占堆倾囊相授,培养300多名学徒。虱雕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在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藏第一条牦牛骨质瓷器生产线,把唐卡绘画和牦牛骨质陶瓷巧妙结合起来。
牦牛骨质瓷是以牦牛骨炭为核心原材料,加上西藏的高岭土、黏土等,反复试验配比,生产出的新瓷种,其白度比普通牛骨高20%以上。
2012年至2023年间,国家和自治区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开展传习活动等方面的投入达到近4.3亿元。2023年,西藏文化产值达89.8亿元,同比增长42%。
热门推荐
英媒:哈尔滨为“绿色亚冬会”做足功课
2026年“赤马红羊劫”:千年轮回,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6年丁未年:理性看待“红羊劫”,做好准备迎接未来
北京春节周边自驾游,北京出发春节自驾游4天路线推荐
古巴导弹危机:人类最接近核战争的13天
SIPRI最新报告:全球核力量发展呈现新趋势
《但愿人长久》:邓丽君家庭温情再现
大麦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黑麦草种子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急性咽喉炎头疼吃什么药
从逃避到面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长启示
美俄核弹头对比:谁才是真正的核霸主?
揭秘“邓式唱腔”:邓丽君歌声里的艺术密码
1973:邓丽君的日本之旅与巨星之路
张靓颖翻唱《在水一方》引热议:当经典遇上现代
邓丽君《郊道》:传统京剧的新潮流
贴瓷砖前要做哪些准备
蓬灰做兰州牛肉面,秒变大厨!
兰州牛肉面的秘密:蓬灰的应用技巧
速溶蓬灰安全吗?专家揭秘真相
兰州拉面的秘密:蓬灰真的致癌吗?
妙佑医疗推荐:高血压患者春季运动指南
H型高血压:中风风险增加5-8倍,这些预防措施请收好
高血压患者的“心法”修炼:如何保持好心态?
职场人士必备的情绪管理神器
远离“负能量王”:如何避免成为朋友圈里的“丧气王”
认知重构+正念冥想:科学情绪管理新趋势
贝尔加湖鲟鱼子酱:一颗来自西伯利亚的“黑珍珠”
鱼子酱选购与食用全攻略:从质量分级到真假识别
《小城故事》音乐剧:致敬邓丽君的艺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