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骑行有益身心健康,每周120分钟降低20%早死风险
研究证实:骑行有益身心健康,每周120分钟降低20%早死风险
今天是世界自行车日,让我们一起探讨骑行这项简单却充满魔力的运动。研究表明,骑行不仅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化肺功能、预防大脑老化,还能促进心理健康,甚至延长寿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骑行究竟有哪些令人惊喜的益处。
骑行对身体健康的7大益处
改善心血管功能:骑行时腿部的运动,能够把血液从血管末梢挤压运输回心脏,这在医学上叫做“附带循环”。长期、规律地进行骑行运动能够使人的心肌收缩有力,增强心脏功能,同时还能够促进外周血管的微循环。因此,骑行是预防心脏病的最佳运动之一。
强化肺功能:骑行运动会增加肺部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肺通气量,长期坚持锻炼能显著增加肺活量。同时,由于骑行是室外运动,人在较好的空气质量环境下进行骑行运动,会明显提高肺的呼吸功能。
预防大脑老化: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到开发,防止大脑早衰及偏废。骑行还会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帮助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
增强肢体协调性:人在骑行时两条腿交替蹬踏,上肢掌握车把,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四肢的协调性,从而促进全身肌肉的协调性。
减肥瘦身塑形:骑行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锻炼者可以消耗较多能量,燃烧更多脂肪,同时塑造紧实的肌肉。
有助于性生活和谐:每天骑自行车4至5千米,可刺激人体雄激素或雌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夫妻间性生活的和谐。
促进心理健康:经常骑行能够帮助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沮丧情绪,培养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骑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骑行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近期,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小组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涉及37.8万人的研究表明,骑自行车出行能够减少和缓解精神疾病,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促进心理健康。此外,美国克莱蒙森大学研究发现,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骑车出行最能改善人们紧绷的情绪,让人更有活力、信心和愉悦感。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同样为骑行点赞,发现骑车仅10分钟就可以改善情绪,实现减压效果。
骑行与长寿的关系
“骑行一小时,长寿一小时”并非空穴来风。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每周骑行120分钟可以将早死风险降低近20%。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每骑自行车一小时就能延长一小时的寿命。这说明,投入时间在自行车上,确实是投资在自己的健康和长寿上。
骑行与其他运动方式的对比
相比其他运动方式,骑行具有简单、安全、环保、经济等优势。它不仅是一项出色的有氧运动,能够加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肺耐力,还能燃烧大量卡路里,帮助维持或达到健康的体重。同时,骑行还能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肌肉和骨骼,提高免疫力。
科学骑行注意事项
虽然骑行运动益处多多,也要提醒大家注意科学锻炼。如果不注意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以下注意事项,请大家务必牢记:
几类特殊人群:包括重度高血压患者、高度近视者、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患者等,不适宜进行骑行运动。对于严重的痔疮患者来说,长期骑行可能会压迫、磨损局部,引起肛周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在此也提醒男性长期骑行者,这项运动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座椅。
选择合适的座椅:尤其要注意调整座椅的高度和舒适度。选购自行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身材比例来选择适合的自行车。如果自行车太大或座椅太高,而骑车者个子比较矮,就会造成人骑自行车时身体不舒服,动作不协调,容易摔倒。
骑车姿势非常关键:骑车者身体过度前倾时,为了观察前方路况,必然要抬头、仰颈。这是一种强迫性姿势,可造成颈部肌肉紧张。而骑车时腰部过屈的姿势,会增加腰椎间盘的负担,久而久之会增加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因此,骑行者要注意保持正确的骑车姿势。当骑车时间较长时,要注意变换骑车姿势,并适当休息。
循序渐进:坚持循序渐进地锻炼,不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有些骑行爱好者只追求力量和速度,没有经过长期训练就突然高速骑行、长途骑行,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者可能导致关节积液、炎症,甚至软骨和半月板损伤。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骑行可能有遭遇外伤和交通意外的风险,因此骑行前要规划好路线,不要选择坎坷不平的道路,遵守交通规则,戴好头盔以避免脑外伤和骨折。
在这个世界自行车日,让我们一起骑上自行车,享受运动的乐趣,收获健康和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