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乳酸中毒风险高,遵医嘱用药是关键
二甲双胍乳酸中毒风险高,遵医嘱用药是关键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因其良好的降糖效果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错误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其中最危险的是乳酸性中毒。根据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年度报告显示,二甲双胍在严重用药错误中排名靠前,这提醒我们务必重视其安全使用。
乳酸性中毒是二甲双胍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死亡率高达50%。其发生机制与二甲双胍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有关。二甲双胍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减少ATP的产生,从而降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然而,这种作用也可能导致乳酸的积累。在正常情况下,乳酸会被肝脏转化为葡萄糖,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肾功能不全或缺氧状态,乳酸的清除受阻,容易引发乳酸性中毒。
一个典型的用药错误案例是,一位65岁的糖尿病患者因自行增加二甲双胍剂量而导致乳酸性中毒。该患者在未咨询医生的情况下,将每日剂量从1000毫克增加到2000毫克,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几天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经检查发现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最终被诊断为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MALA)。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治疗,患者最终康复。
为了预防乳酸性中毒,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二甲双胍的最佳剂量为2000毫克/天,但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定期检查肾功能: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会增加乳酸性中毒的风险。建议在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至少每年检查1次肾功能。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eGFR水平调整用药剂量:eGFR为45~59 ml/(min·1.73 m2)时需减量使用,eGFR<45 ml/(min·1.73 m2)时应慎用,eGFR<30 ml/(min·1.73 m2)时禁用。
避免饮酒:酒精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乳酸性中毒的风险。服用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饮酒。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二甲双胍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经肾小管排泌的阳离子药物(如阿米洛利、地高辛等)和噻嗪类利尿剂等可能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和排泄。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了解症状:乳酸性中毒的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若发现应及时就医。
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注意事项。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定期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同时避免严重的副作用。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安全用药,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