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研究揭秘糖尿病“黎明现象”,首款周制剂胰岛素获批
复旦研究揭秘糖尿病“黎明现象”,首款周制剂胰岛素获批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黎明现象”。它不仅让患者感到困惑,也让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面临挑战。然而,最近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同时,一种新型长效胰岛素的出现也为控制“黎明现象”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正常,但清晨时分(通常为黎明前)出现自发性血糖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 激素变化:凌晨4点至8点,人体内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而胰岛素作用相对不足,无法有效调节血糖水平。
- 药物影响:前一晚降糖药剂量不足或作用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黎明时血糖控制不佳。
复旦大学的新发现
复旦大学丁国莲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的节律异常有关。研究发现,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其REV-ERB-α和REV-ERB-β基因表达节律存在显著差异。
REV-ERB-α和REV-ERB-β是人体生物钟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表达节律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当这些基因的表达出现异常时,会导致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下降,从而引发“黎明现象”。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新型长效胰岛素的突破
就在我们对“黎明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同时,糖尿病治疗领域也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诺和诺德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名为icodec的长效胰岛素,有望通过每周仅需注射一次的方式来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Icodec是一种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该分子降低了对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同时引入脂肪酰基修饰,从而获得了长达196小时的半衰期。注射进入人体后,Icodec能够紧密但可逆地结合白蛋白,整个一周持续、稳定地降低血糖。
这款新药也是诺和诺德首次同步在中国、欧盟与美国完成临床试验,同步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的创新成果。欧盟委员会(EC)已给予Awiqli(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insulin icodec)上市授权,用于治疗成人糖尿病患者。
未来展望
丁国莲教授的研究和icodec胰岛素的开发,为我们展示了糖尿病治疗的光明前景。通过深入了解“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而icodec胰岛素的出现,则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进展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想象一下,每周只需注射一次胰岛素,就能稳定控制血糖,避免“黎明现象”的困扰。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当然,这些只是开始。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出现,最终实现糖尿病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