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破天惊”:藏经洞陈列展揭秘文物保护新进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3: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破天惊”:藏经洞陈列展揭秘文物保护新进展

“石破天惊——藏经洞陈列展”近日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该展览依托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的发现始末以及洞中所存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的命运流转,分为发现藏经洞、藏经洞文物的流失、藏经洞文物的价值、藏经洞文物重聚4个单元,全面展示了藏经洞出土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发现藏经洞:一个世纪的传奇

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第16窟甬道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内藏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文书、绢画等文物约五万余件。这些文物包括以佛教典籍为主的文献,以及官府文书、社会经济文书及多种语言文字资料,还有绢画、刺绣、幡幢和壁画小样等艺术品。

文物的流失: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20世纪初,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国探险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大量文物,导致珍宝流失海外。清政府虽尝试保护剩余文物,但因腐败和管理不善,许多文物流失或受损。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遗产保护的艰辛历程,也凸显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文物的价值:人类文明的瑰宝

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涵盖了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其中,敦煌文献不仅丰富了中国历史研究的资料,还推动了国际显学——敦煌学的发展。展览通过高清复制品和研究成果,展示了这些文物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物的重聚:数字化时代的创新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努力实现文物的全球共享。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首次向全球免费共享30个敦煌石窟的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2022年底,“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上线,收录了来自敦煌莫高窟等6处遗产地的448幅壁画和9409份素材,访问量超过400万次,下载量超过3万次。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素材的授权和使用可查证。每幅照片都附有学术介绍,用户还能利用相关素材开展二次创作。这一创新不仅有效防范了盗版问题,也便捷了相关授权工作,为利用数字资源的共创作品提供了传播和共享的平台。

展览还配套开展制作影窟、探秘“藏经洞”、摹写《宝塔心经》、体验活字印刷术等生动有趣的社会教育活动,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和传承敦煌文化。通过各方相互联动,推动流散海外藏经洞出土文物以不同的方式回归原收藏地,实现全球共享。

“石破天惊——藏经洞陈列展”作为常设展,长期向公众免费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藏经洞的文物保护现状与挑战。展览不仅展示了藏经洞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也体现了敦煌研究院在推动敦煌文化资源全球数字化共享方面的努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