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洁白如雪,清香似梦:历代文人笔下的栀子花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4: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洁白如雪,清香似梦:历代文人笔下的栀子花

栀子花,以其洁白的花瓣和沁人心脾的香气,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从唐代到清代,无数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栀子花的美丽与芬芳,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同品味十二首关于栀子花的诗词,感受这朵夏日之花的诗意之美。

01

唐代:清新脱俗的初遇

王维《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王维笔下的栀子花,与桂花并列,共同营造出秋夜窗前的清幽意境。"清香寒更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栀子花在凉爽的秋夜中香气更加浓郁的特点。

杜甫《栀子》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杜甫的这首诗赞美了栀子花的稀有与珍贵。"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体现了栀子花的色彩与自然之道的和谐统一。

李白《杨叛儿》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男女之情,但其中"乌啼隐杨花"一句,以栀子花(古时"杨花"亦指栀子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

02

宋代:细腻情感的寄托

苏轼《柳湖松岛莲花寺》

一池新墨生吟思,半篆残香入梦魂。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风环座隅。

苏轼在这首诗中,将栀子花的香气比作"半篆残香",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缭绕香风环座隅",生动地描绘了栀子花香弥漫四周的情景。

晏殊《渔家傲》

荷叶初开犹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
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

虽然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荷花,但其中"青凉伞映红妆面"一句,与栀子花的形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朱淑真《咏栀子花》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朱淑真的这首诗,以"雪魄冰花"形容栀子花的洁白与清凉,"一钩新月风牵影"则描绘了月光下栀子花的绰约风姿,充满了女性的细腻与柔美。

03

元明清:文化意蕴的深化

元代·赵孟頫《题王冕画栀子花》

亭亭雪中花,翠影落寒水。
清香夜分发,不与凡卉比。

赵孟頫的这首诗,赞美了栀子花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品格,"清香夜分发"一句,突出了栀子花香气的独特魅力。

明代·沈周《栀子花诗》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沈周的这首诗与朱淑真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描绘了栀子花在月光下的美丽姿态和香气,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清代·查慎行《栀子花》

薰风栀子发,正在浴兰时。
的皪骈头蒂,青葱刺水枝。
露香销暑气,烟色淡晴曦。
楚楚纫衣佩,怀人远别离。

查慎行的这首诗,将栀子花与端午节的习俗相结合,"露香销暑气"一句,突出了栀子花在夏日中的清凉感,"楚楚纫衣佩"则体现了栀子花在服饰中的应用。

04

近现代:传统意象的延续

郭沫若《瓶花》

瓶花落蒂悄无声,细看悄含无限情。
恰似美人临别意,不堪分手泪先倾。

郭沫若的这首诗,以瓶中的栀子花为题材,"悄含无限情"一句,赋予了栀子花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现代诗人对传统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我看见豆棚瓜架下的葫芦花,墙头的蔷薇花,菜园里的茄子花、辣椒花,脚下的紫罗花,幽室里的素心兰,墙角的无名野花,以及晓星、晚霞、新月、灯光,觉得一切皆有情意。"

丰子恺在散文中提到的"素心兰",实际上就是栀子花的一种。他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展现了现代文学中对传统意象的延续。

戴望舒《白玉苦瓜》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栀子花,但其中的意象与栀子花所代表的纯洁、高雅的情感相呼应,展现了现代诗人对传统意象的创新运用。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看到,栀子花在文学中的形象经历了从自然美到情感寄托再到文化象征的演变。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凝结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对情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在这些优美的诗句中,栀子花的香气仿佛穿越时空,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宁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