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旅游区:从“半边街”到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的绿色蝶变
黄果树旅游区:从“半边街”到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的绿色蝶变
黄果树旅游区,这片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的神奇土地,近年来以其卓越的绿色发展成就,成功跻身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之列。从昔日的“半边街”到如今的生态长廊,黄果树旅游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从20%到90%:森林覆盖率的惊人转变
2024年以来,黄果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8000个,景区森林覆盖率从1996年的20%提升至如今的90%。这一惊人转变的背后,是黄果树旅游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黄果树旅游区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用于石漠化整治、森林抚育、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森林防灭火、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地等监督管理,积极推动黄果树国土绿化工作。2024年,黄果树旅游区共计完成营造林1万亩,完成率100%;完成植树10万余株,完成率100%。
创新实践:生态旅游的黄果树模式
黄果树旅游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成了半边街、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延伸了柏联、游山居、观瀑园、石头寨露营庄园等深受游客喜爱的康养产业链,进一步推动生态资源与中药医养、田园农庄、自然科普等深度融合,生态优势持续释放,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夯实生态建设基础。
坐落于黄果树旅游区大瀑布景区入口西北侧的柏联温泉森林康养基地,是安顺市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占地近300亩,是由贵州黄果树柏联温泉酒店有限公司依托当地良好的山水和林地资源打造而成。如今,这个三面环山、怀中抱水的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省内外游客休闲、赏景、泡温泉、打卡吸氧的优选之地。
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
黄果树旅游区编制了《黄果树旅游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确立“一轴一环两核三片区”的产业规划布局,以山脉、水脉、文脉为脉络,以道路交通为串联,打通黄果树康养示范区各片区资源的联系,合理规划宜游、宜养、宜居的森林康养产业格局,构建完整的森林康养设施体系,打造“区内游、学,区外康、养”的国内外知名森林康养示范区。
黄果树不仅是一个观赏自然美景的地方,更成为了人们追求身心健康、享受高品质生活的理想之选。
经济效益:绿色发展带动区域繁荣
自2015年起,黄果树景区的游客接待量经历了显著的增长,从260万人次跃升至2023年的突破500万大关,实现了游客接待量翻番。2023年,全区共接待游客891.08万人次。旅游产业总体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趋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接待游客数量与创造的就业岗位均有所增加。
为了更好的助推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近年来黄果树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丰富游客体验。2021年6月,“夜游黄果树”项目投入运营,用科技手段将布依民族文化融入自然山水风光,成功入选“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创建项目、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逐渐成为安顺夜间经济业态新名片。
2024年8月1日,“夜游黄果树”全面升级亮相,此次全新升级和更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尚元素,创新智慧旅游新场景,让文旅消费更具“科技范儿”。自运营以来,黄果树夜游项目不断化“流量”为“留量”,为区域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作为全国首个以5A级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打造的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其凭借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高科技手段,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也开启了黄果树旅游的新篇章。
文化融合:多元业态激发新动能
黄果树旅游区充分利用布依族蜡染这一文化载体,推动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课程与工作坊,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不仅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学习蜡染艺术的机会。
伍德华作为“六月六布依蜡染坊”的创始人,也是安顺蜡染非遗传承人和黄果树乡土人才。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艺,还致力于探索蜡染工艺的崭新可能。在他的引领下,当下的“六月六布依蜡染坊”,不仅仅是一家单纯的蜡染店,还以“公司+村民”的方式带动了当地2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从事蜡染制作,创建了一个融合非遗体验、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
黄果树旅游区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一场生态革命,更是一次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它以生态保护为基,以可持续旅游为翼,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片曾经的“半边街”,如今已化身为生态长廊,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