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煤都六盘水:245亿吨储量保障冬季供暖,智慧矿山引领绿色发展
江南煤都六盘水:245亿吨储量保障冬季供暖,智慧矿山引领绿色发展
六盘水,这座被誉为“江南煤都”的城市,正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创新的智慧矿山技术,为冬季供暖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作为贵州最大的煤炭基地,六盘水的煤炭储量达245.28亿吨,占全省三分之一,不仅满足了本地的能源需求,还为整个贵州省的冬季供暖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盘水的煤炭资源优势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跨北纬25°19′44″至26°55′33″、东经104°18′20″至105°42′50″,总面积9914.595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5.63%。市境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钟山区的大湾镇飞嵌于毕节市威宁县和赫章县之间。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Ⅰ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Ⅱ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褶断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域因北盘江与三岔河的强烈切割侵蚀,起伏剧烈。一般地区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间。市域最高点在钟山区大湾镇韭菜坪,海拔2900.6米,同时也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点;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相对高差2314.3米。地貌景观以石灰岩喀斯特山地、丘陵为主,还有盆地、山原、高原、峡谷等地貌类型。
市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均温15℃,1月均温3至6.3℃,7月均温19.8℃至22℃。有“中国凉都”之称号。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无霜期200至300天。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垂直气候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平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过境地表水体(不计界河水)255亿立方米。
六盘水市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分水线为乌蒙山脉东支岭脊和苗岭山脉西端岭脊,由水城的纸厂、城关、白腻、滥坝、陡箐、冷坝至六枝郎节坝老马地大山与苗岭相接,再延至六枝、木岗。分水线北为长江流域,以乌江上游三岔河为干流,展布于市境北部;南为珠江流域,以北盘江为干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市境中部,南盘江支流分布于市境南部边缘。境内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3条,其中长江水系9条,珠江水系34条。地表河网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狭窄、水流急、落差大的特征。
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钴、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又称石棉)、锗、镉、镓、铟、铱、镧、砷、水晶、油页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3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六盘水煤田煤炭资源量245.28亿吨,储量52.89亿吨,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品质优的特点,是全国14大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1.39万亿立方米,占全省的45%,在全国63个重要煤层气目标区中列第十二位,是贵州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季供暖的挑战与突破
六盘水市冬季气候温和,但早晚温差较大,最低气温可达3至6.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暖逐渐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2012年,六盘水市启动中心城区集中供暖项目,利用首钢水钢(集团)公司的工业余热,开启了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先河。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六盘水市已累计投资5.6亿元,建设集中供暖管道149公里、换热站52座,供暖能力达252兆瓦。截至目前,集中供暖签约面积和覆盖面积分别达到了987万平方米和681.8万平方米,31个公建用户和36个居民小区(约1.2万户居民用户)使用了集中供暖。2023至2024年采暖季,供热面积达252.79万平方米。
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六盘水市的集中供暖系统主要依靠煤炭资源,特别是通过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市中心城区构建了以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工业余热利用为主、区域天然气锅炉供应为辅、应急调节为补的热源保障体系。供暖能力达252兆瓦,其中工业余热热源114兆瓦,应急调峰热源厂热源70兆瓦,小区天然气锅炉、空气能热源6兆瓦,学校天然气锅炉热源62兆瓦。
智慧矿山建设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年产煤超100万吨的目标。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洪表示:“建设智慧矿山就是要通过技术赋能,尽可能地让设备替人工作,从而最大化降低安全风险。”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六盘水市在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城区作为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积极探索煤矸石的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煤矸石填充复垦项目,将曾经的“废墟”变成肥沃的耕地。同时,水城区能源局对煤矸石堆场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目前25个在册煤矸石堆场已完成安全环保设施的建设。
智慧矿山建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例如,发耳煤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500余万元,日采煤量提高54%。六盘水市多个煤矿企业都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推动煤炭产业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六盘水市正积极探索煤炭资源的绿色转型之路。一方面,继续推进智慧矿山建设,提高煤炭开采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煤矸石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六盘水市还将进一步完善集中供暖系统,提高供暖效率和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清洁、便捷的供暖服务。
六盘水市的煤炭资源不仅为冬季供暖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还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江南煤都”,六盘水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南方地区的冬季供暖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