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协和中医推荐:叩齿暖腹护尾,大寒养生这样做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3: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协和中医推荐:叩齿暖腹护尾,大寒养生这样做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在这个时节,天气寒冷至极,人体需要特别的养护。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医生建议,可以通过叩齿、暖腹和护“尾”等方法,从头到脚做好身体的养护。虽然当前已经过了大寒时节,但这些养生方法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叩齿固肾

冬季养生“藏”为先,抓住季节的尾巴,做好养护可先从“上”开始。中医讲“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在液为唾”。叩齿,是自古以来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叩齿之后配合吞咽口中津液,能固摄肾中精气、强壮脏腑、养阴生津。

东晋养生医学家葛洪提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意指每日清晨叩齿三百次以上,可使牙齿坚牢。叩齿不仅能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牙齿坚固有利改善口腔健康,还能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促进消化和保持口腔清洁,还能辅助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心。

现代人不必局限于清晨,可选择空闲时间进行叩齿锻炼,每次50100下,每日12次,上下牙齿轻叩出声即可。叩齿结束后,舌在口腔内贴紧牙齿,上下左右划圈搅动,待唾液分泌后缓缓咽下。“叩齿吞津”法适用人群广泛,尤其是体虚疲劳、口干舌燥的老年人,或中医辨证属于肾阴亏虚证的糖尿病、结核病、干燥综合征等人群,但有牙齿松动和刷牙反复出血情况者可暂缓。

暖腹散寒

在寒冷的季节,不妨煮一碗热气腾腾、香糯可口的七彩十宝粥,视觉味觉俱佳,还能暖腹散寒。取糯米、大米、黑米各50克,红豆和薏米各50克,枸杞、莲子、黑芝麻、桂圆肉各20克,红枣50克,淘洗干净后,加水同煮享用。本药粥能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美容安神,适于乏力失眠,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头发稀疏等气血两虚证如贫血、营养不良人群。但特别提醒,糖尿病人群要注意不宜过多食用。

寒之至、春之始。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饮食选择性味温热的种类有助御寒,日常膳食中还可搭配香菜、洋葱、紫苏叶、姜丝等,性温升散,不仅能使人体适应来年春天阳气升发的特性,还可预防大寒时期易发的风寒感冒等病证。

强跟护“尾”

寒冷时节,寒邪当令,人体筋脉遇寒后气血凝滞会引发疼痛,特别是肢体末端血行不畅,症状尤为明显。酷爱滑雪、滑冰的“发烧友”们,畅快驰骋后,足踝用力又一定程度受寒,可能导致足跟痛和足踝酸痛。可温水泡足后,进行足跟按摩和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脚踝的外侧,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按压,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可治疗腰骶部疼痛,足部疼痛等。日常每次按揉5秒,放松后重复按揉,每组按10次,每天做2组。

督脉为“阳脉之海”。按摩督脉上的长强穴(位于臀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能调节全身阳经气血,还能治疗急性尾骨痛、腰扭伤、慢性腰脊痛、脱肛或痔疮等疾病。雪道上的“菜鸟”们,若摔了“屁墩儿”引发尾骨痛,同样可以按摩来护“尾”治“尾”,或通过温水坐浴的方式进行局部治疗及保健。此外,平时腰臀和下肢怕凉明显属于肾阳不足证者,可于家中或车中座位上,备好温暖的坐垫,保护“尾”部阳气。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