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代花卉文化:牡丹与芍药的绝代风华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29: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代花卉文化:牡丹与芍药的绝代风华

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催花诗》,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想在寒冬腊月之时,看见百花盛放的奇景,于是下旨令百花连夜速开: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百花感其天威,果然盛放,却唯独牡丹未开,女皇震怒,命人火烤牡丹花枝,牡丹在高温炙烤下终于绽放,然而武则天余怒未消,把牡丹贬去了洛阳。等牡丹到了洛阳之后,广受大家的喜爱。白居易有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刘禹锡也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掀起全城人们赏牡丹的狂热之情。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在唐代享有极高的地位。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生动地描绘了牡丹在唐代的地位。牡丹的花期正值暮春,群芳凋谢之时,它却独占春色,成为唐代诗人笔下的常客。

李商隐的《牡丹》诗以华丽的辞藻展现了牡丹的绝美: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这首诗运用了多个典故,如卫夫人、越女与越鄂君、石家燃烛、荀彧偷香等,将牡丹的美与历史上的美人、美事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李商隐笔下的牡丹,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朵,更是诗人内心理想与情感的象征。

与李商隐的华丽不同,罗隐的《牡丹花》则展现了牡丹的另一种美: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罗隐笔下的牡丹,端庄美丽,群芳之冠,即使不自作风流,看似无情高冷,但也引世人为之神魂颠倒。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展现了牡丹的超凡脱俗和诗人对它的独特情感。

芍药,被誉为“花相”,与牡丹并称,是唐代另一重要的花卉。芍药的花型与牡丹相似,但作为草本植物,显得更加柔弱和含蓄。芍药的花期在晚春,正好接续牡丹之后,因此有“五月花神”之称。

韩愈的《芍药》诗生动地描绘了芍药的美: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芍药的绿叶红花,浩态狂香,多彩的花瓣和浓郁的香气让人感到惊奇,并不知不觉进入痴迷状态。这样美丽的花朵只有天上才有,这一定是仙花,自己这是来到第几重仙宫了呢?

芍药的美不仅在于其外观,更在于其含蓄的韵味。宋朝诗人戴复古的《觅芍药代简岂潜》写道:

照映亭池芍药春,红红白白斗精神。
与其雨打风吹去,争似殷勤折赠人。

芍药在亭台池畔红红白白的颜色争相斗艳,这些美丽的花朵迟早是要被风雨打落,还不如趁早把它采摘下来赠送予人。芍药的这种含蓄和谦逊,与牡丹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花卉文化的多样性。

唐代的花卉文化不仅体现在诗词中,更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无论是牡丹的华丽,还是芍药的含蓄,都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不仅是自然界的美景,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理想的象征。唐代的花卉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