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普洱江城:泥土里“淘金” 广地龙“蚓”出产业致富新路子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2: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普洱江城:泥土里“淘金” 广地龙“蚓”出产业致富新路子

蚯蚓养殖、循环经济,小小蚯蚓成了致富“法宝”。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庆乡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引进广地龙养殖项目,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蚓”出一条产业致富新路子。

走进位于国庆乡田房村补底村民小组的江城县首个广地龙养殖基地——云南上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地龙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陈虎像往常一样,正在观察蚯蚓的长势,一旁的技术人员则对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和蚯蚓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年初,这里还是一片撂荒耕地。

为了改变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耕地撂荒的严峻问题,国庆乡党委、政府以招商引资为契机,由主要领导带领各村党总支、致富带头人多次外出考察和调研,探索出以“广地龙养殖套种其他农作物种植”的乡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陈虎说:“地龙就是我们常说的蚯蚓,是常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我们养殖的是参环毛蚓,俗称‘广地龙’,人工养殖技术成熟,繁殖迅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引领。国庆乡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村入户普及地龙养殖知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把村里闲置的撂荒耕地集约起来,投身前期基地设施建设,为地龙养殖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开会的时候会向村民们普及地龙养殖的好处,我们还积极入户宣传,鼓励他们去基地打工。除了务工费,村民每流转1亩土地就有1000元的收入,村民不用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还把钱挣了。”田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罗明辉说道。

为更好地引进和发展地龙养殖,国庆乡积极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协调有关部门为基地供水供电,助力养殖基地的基础工程建设。短短几个月,田房村山沟里的一块块荒田,就被开垦成初具规模的广地龙养殖基地。养殖基地还修起了蓄水池,铺设了全自动喷淋系统,建起了工棚,并为完善加工场地和通电通网等做好了准备。

据介绍,广地龙养殖周期快,养殖两三个月可以采收一季,一年可收成三次左右,目前基地已完成立体种养面积51亩并已下种育苗,预计明年养殖面积将达到250亩,每亩大约可产100公斤,投入的种苗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左右。

“产业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国庆乡引进并建立广地龙生产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循环产业,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创新了农业发展模式,对带动群众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我们乡党委、政府会用心、用情、用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以促成产业项目做强做大,助力乡村振兴。”国庆乡党委书记施应和表示。

小小蚯蚓,一头连接乡村产业,一头连接农民的“钱袋子”,在国庆乡串起了一条生态经济链,成了村民致富的“软黄金”。接下来,国庆乡将按照“党建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广”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利用村域资源,推广新技术,培育种植养殖大户,整合闲置撂荒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在推进蚯蚓养殖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特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新路径,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原文来自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