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80万亩红枣喜获丰收,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升级
和田80万亩红枣喜获丰收,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升级
冬日里,在和田各乡镇道路两旁、沙漠边时不时便能看到星罗棋布的“红色海洋”,大片晾晒场上,红枣堆积如山,枣农们忙着晾晒、装箱、拉运。
和田大枣“红”了。不仅映红了农民增收的生活,还插上“云端翅膀”给全国各地的人们带去了一份甘甜。
12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洛浦县北京工业园区的红枣加工企业,各类红枣产品一应俱全,红枣饮料、红枣冻干……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硕果”,红枣已向着产业集群迈进。
眼下正是红枣销售旺季,和田各红枣交易市场内,灰枣、骏枣含糖量高、枣肉紧实,良好的品质背后是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推广。近年来,和田地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有机种植和无公害农业,红枣种植有了规范的“流程图”。
简约化种植实现量质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省水省肥,新型履带自走风吸式捡枣机让枣农省时省力……枣园科技范儿十足,助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
智能清洗、智能烘干、智能挑选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数字技术悄然之间重塑了红枣产业形态。
科技应用,已贯穿和田红枣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传统农业开辟出了新领域、新赛道,激发出新动能、新优势。如果说“科技感”让红枣种出了“新”意,那么“产业经”则让红枣接入了大市场。
在加工端,延伸产业链成了不错的选择。通过将红枣加工成红枣酒、红枣醋、红枣冻干等新品,能够消耗掉过量供应的红枣初级产品,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上下游”连接更紧密,纸箱生产、冷气贮藏等配套产业兴起,“红枣+”长出了更多“增值芽”,新产品花样迭出。
在发展端,红枣采摘节、红枣园、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枣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劳作变体验,围绕一颗红枣,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力,新业态层出不穷。
在销售端,品牌经营的思路正深入人心。支青红枣等品牌红枣在近年的红枣收获季赢得了市场好评,“果园到餐桌”对接更便捷。一群和田“新农人”,让手机变为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作新农活,给和田大枣插上了“云端翅膀”,团购、拼单……新模式不断涌现。
而在最上游也最根本的种植端,科学种植已成为枣农们的共识。今年,全地区80.62万亩红枣喜获丰收,绘就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底色。
一颗小红枣不但要“上下衔接”,还要“左右逢源”,衍生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体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生动诠释传统产业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田人的努力和改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田红枣的故事还在继续,前景依然广阔。
本文原文来自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