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量的三大定律:荣格对人类行为的深刻洞见
心理能量的三大定律:荣格对人类行为的深刻洞见
卡尔·荣格是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其中心理能量定律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荣格的心理能量定律包括对立定律、守恒定律和熵的定律,这些理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普通人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详细介绍荣格的心理能量定律,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荣格对性的观点和弗洛伊德差别很大。
“对荣格这个自由而频繁地满足自己性需求的人来说,性在人类动机中扮演了很小的角色 。而对于为自己挫败的欲望感到沮丧和焦虑的弗洛伊德来说,性则扮演了核心的角色。”——Schultz。
对荣格来说,在生平中有这样一些情况,在荣格生活过程中,他曾经有不止一个,就是婚外的这种性的关系,他自由频繁地满足自己的这种性需要,所以他没有这种压抑,反而这个因素在他的理论中,在他日常的视野的关注中并不显得重要。
对立定律
荣格的心理能量定律首先包括对立定律。这一定律指出,每一种感受和期望都有它的对立面。而这种相反或者对立,两极之间的冲突,是行为的首要激发者和能量的创造者。两极间的冲突越激烈,产生的能量就越多。如下图下面的这根曲线,它代表的就是荣格的对立定律的表现。比如说我们会有高兴的时候快乐的时候,又会有沮丧的时候低落的时候痛苦的时候。我们白天的时候会很有精神状态,做各种事情很活跃,但是到了晚上,我们又会躺下睡觉,完全不活动。对立原理,就是人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它一定是有这样一个波动过程的。而且在波动的一个阶段,如果这个波峰越高的话,在接下来的阶段,它这个波谷一定也是越低的。而且这两者之间其实大致会有一个对等。
守恒定律
第二个定律是守恒定律。我们知道物理上有能量守恒,心理其实也是一种能量,它也是要守恒的。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人格的能量,它是趋向于持续的进行分配的。如果特定区域的心理价值弱化或消失,能量就会转移到心灵中的其他部分。这个定律类似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能量灌注。比如我对打球感兴趣,那我就会在打球上,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没有机会打球,我这个精力可能就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说备课,讲课。因为人的能量的总量是有限的,你不是用在这个方面,就是用在那个方面。你在这个方面用得多了,你在另外一个方面自然就会少一些。所以总体的能量是守恒的。
熵的定律
第三个定律是熵的定律。熵的定律也是从物理里面借鉴来的。比如人格内部它的能量,有一种趋向平衡的倾向。理想的情况下,心理能量在人格中均匀分布,就是熵趋向于一个平均。比如一个热的东西,它倾向于把它的能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在心理理论中,可以说是,如果两种欲望或信念,在强度或心理价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能量会从更强烈的一方,流向更弱的一方如果从日常经验的角度来讲,比如我们都会有一种倾向,就是总会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总是觉得别人有自己更需要的更好的东西。又比如,外向的觉得内向的好沉静好内敛,好有内涵,我要是不这么毛毛躁躁会不会更好?这是什么,就是他想让他的能量从这种指向外界流向内在而内向的人有什么倾向?我怎么这么死气沉沉?不像人家外向的人那么有活力,能和那么多人交往,能那么愉快,能让大家都喜欢,我要是能像那样就好了!这就是我们当处于一种能量状态的时候,我们就倾向于追求寻找我们所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