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自救指南:这些日常习惯真的有用!
脱发自救指南:这些日常习惯真的有用!
“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发际线后移,头顶越来越稀疏……”这些困扰,你是否也在经历?近年来,脱发问题已经悄然年轻化,甚至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头等大事”。但别慌,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科学方法,我们完全有可能拯救自己的头发!
脱发原因:中西医的两种视角
在中医看来,头发的生长与脱落与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关系密切。头发的生长需要气血津液的滋养,而气血津液的生成又依赖于脏腑的功能正常。因此,脱发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中医倡导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使阴阳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脱发的目的。
中医把脱发归为以下四种常见证型:肝郁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心浮气躁,外求过多,但往往所愿不遂,加之工作及生活压力变大,日久肝气不疏,郁结于内,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血行瘀滞,瘀血阻络,新血不生,血不养发故成脱发。加之饮食不节,如过食寒凉、饮酒、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湿热上蒸头面,造成头皮油脂分泌旺盛,腐蚀发根造成脱发。气血津液是头发生长的物质基础,《诸病源候论》:“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肝肾不足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经常熬夜、房劳过度等不良行为,导致肝肾受损,中医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血虚精亏而至头发脱落。气血两虚证多见于久病、产后或术后之人,久病脏腑功能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产后、术后耗伤气血,气亏血虚,不能上行头面濡养头发,而至发落。
从西医的角度看,脱发主要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生理性脱发是正常的头发新陈代谢过程,而病理性脱发则可能由遗传、免疫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其中,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脱发疾病的90%。这种类型的脱发与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水平有关,通常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头顶毛发稀疏。
饮食调整:从“头”开始的营养补充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饮食有节才能不增加脾胃负担。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黑色入肾”、“寒凉伤脾胃,咸伤肾”,所以可多食用健脾胃的如茯苓、薏米、山药、芡实以及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生发,要避免过食寒凉及过咸的食物。对于湿热内蕴者要少食辛辣、油腻、粘滞等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造成病情加重。
蛋白质是头发的主要成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和修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鱼类、瘦肉等。铁质对于防止脱发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红细胞运输氧气到毛囊。富含铁质的食物有红肉、猪肝、菠菜等。维生素B群对于维持头发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维生素B7。全谷类、豆类、坚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B群。此外,维生素C也有助于促进头发生长,可以多食用猕猴桃、西红柿、葡萄、柠檬、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生活习惯:从点滴改变开始
规律的作息是保持头发健康的基础。熬夜会耗血伤精,导致头发失去滋养而脱落。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头发生长。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为后天之本”,适量的运动反过来能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毛发才能茂密有光泽。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耗血伤精,还要节制房事,保护肾精。
减轻压力也是预防脱发的重要一环。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脱发。可以通过跑步、打太极、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排解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此外,正确的头皮护理也很重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发产品,避免过度使用热工具如吹风机、卷发棒等,定期进行头皮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科学防脱:让科技助力秀发再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防脱产品经过科学验证,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例如,一些防脱精华液中的主打成分如姜根精华、亚美尼斯因子、白黎芦醇等,都经过体外功效筛选,证实对毛囊生长有促进作用。生物素内服对改善脱发也有一定效果。选择多元配方型生物素内服,如复配含有何首乌提取物、维生素B等的,可应对不同类型。成分干净的生物素,因为是长期坚持的。0香精0色素0防腐剂的会好一些!
虽然脱发问题令人困扰,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科学方法,我们完全有可能改善这一状况。记住,健康的头发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头发投资,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科学护理,重新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