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手机摄影让老年生活更精彩:从技术到社交的全方位提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3: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手机摄影让老年生活更精彩:从技术到社交的全方位提升

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创造力的展现。在一份刊物上看到自己的一幅作品被展出,不仅让作者感到无比自豪,也在心灵上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摄影作品往往更多地呈现出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见解。这种见解源于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情感积累,正是这样的背景,使老年人的摄影作品往往打动人心。

许多老年人在经过长期的生活洗礼后,往往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老年周报》中的“风采之星”栏目为例,许多读者通过这一栏目走上了摄影之路。在这样的影像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年人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无论是自然风光间的和谐,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会心一笑,这些摄影作品都成为了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根据统计,参与学习摄影的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多,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是社会老龄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科技普及带来的机遇。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相机迅速上手,拍摄生活中的点滴。以拍摄家人、朋友为起点,逐渐拓展到风景、动物、甚至是文化艺术活动,这样的转变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增添了社交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我价值。

有专家指出,摄影对于老年人而言,能够有效缓解孤独感。通过在特定场合拍摄,老年人可以与他人交流,更容易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通过展现个人才华,他们在社交圈中的自信心大为提升。还有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60%的人表示参与摄影活动后,社交活动有所增加,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然而,很多老年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对于不熟悉数码摄影的老年人而言,也许反复的学习和尝试让他们感到烦恼。但面对这个问题,各地的社区、老年大学开始纷纷开设摄影班,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此外,借助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年摄影爱好者开始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正如很多老年摄影师所言:在镜头后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快门,更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因此,随着《老年周报》中“风采之星”栏目等活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通过摄影记录生活的美好,并在其过程中重拾自信,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在南京,每年举办的“定格夏日南京、感受别样风情”摄影大赛,就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它吸引了众多老年入围,并展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智慧与优雅。获得奖项的摄影作品向大家展现了老年人的成熟与魅力,激励着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拍摄下独特的瞬间。

“饮水不忘挖井人”,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摄影之路时,都会提到《老年周报》对他们的影响。这份报纸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连接者。通过这种媒介,许多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找到了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总的来说,摄影早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社交生活,更让他们在照片背后找到了一份自我价值与成就感。通过展示自己的影像,老年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未来,随着更多资源的推广与开放,期待有更多老年朋友加入这个富有意义的摄影之旅,让生活更加精彩!

01

老年人学习摄影的具体方法

在这个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年人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开始尝试用手机记录生活的点滴。我身边的朋友们,常常会问我如何拍出更好的照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一些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拍摄水平。

首先,了解手机的基本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老年人对手机的相机功能并不熟悉。比如,手机的“人像模式”可以让拍摄的对象更加突出,背景模糊,仿佛置身于专业摄影棚。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的父母去公园,他们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虽然笑得很开心,但背景杂乱,效果并不理想。我教他们如何使用人像模式,没想到拍出来的照片立刻有了质的飞跃,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其次,构图也是一门艺术。常听人说“黄金分割”,其实这并不复杂。简单来说,把画面分成三等分,将主要拍摄对象放在交点上,可以让照片更加平衡。我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尝试用这个方法拍摄全家福,结果照片中的每个人都显得生动而自然,大家纷纷称赞。这种构图技巧,简单易学,适合任何人使用。

再来,光线是拍摄的关键。很多老年朋友在拍摄时,常常忽视了光线的重要性。强烈的阳光容易造成阴影,柔和的光线则能让照片更具温暖感。记得有次我和朋友们在黄昏时分聚会,大家都在拍照,我提醒他们选择逆光拍摄,结果每个人的照片都透着一种温柔的氛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般。

另外,拍摄时的稳定性也不能忽视。老年人的手可能不够稳,容易导致照片模糊。我建议他们在拍摄时,可以借助墙壁、桌子等固定物体,或者双手握紧手机,保持稳定。我的一位朋友在拍摄时总是手抖,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模糊不清。经过我的建议,他尝试用双手握住手机,效果大大改善,照片清晰了许多。

最后,后期处理也是提升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很多手机都有自带的照片编辑功能,简单的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可以让照片焕然一新。我的一位老年朋友在拍照后,总是直接分享,后来我告诉她可以先编辑一下,结果她的照片在朋友圈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朋友们纷纷询问她的拍摄技巧。

总之,老年人学习手机拍摄技巧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实践与分享。通过不断尝试,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摄技巧,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希望每位老年朋友都能在手机摄影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02

摄影促进老年人社交互动

10月24日,武汉东西湖柏泉社区的茶园里排起长队,社区里的老人轮流在摄影师张赖汉的镜头前摆造型、切换姿势。有戴着墨镜、拿着小扇子的婆婆,带领姐妹一起看向远方,凹出“时尚”造型;还有老人不知道该如何做表情,张赖汉就开玩笑逗逗他,引导其露出爽朗的笑容。“这画面很治愈”,张赖汉说。

老人在镜头前主动摆造型。图/受访者提供

当天,张赖汉告诉九派新闻,这是他开启“无偿上门为老人拍摄”计划以来的第三次拍摄。社区工作人员向他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拍摄活动给老年人留下影像纪念。

“老人在家庭影像中通常是以配角的形象出现的”,张赖汉称,他2020年从影视行业转行到摄影圈后,经常拍摄新生儿出生照和宝宝周岁照。在拍摄的时候,他发现镜头前通常是以宝宝为主,父母为辅,老人大多只是参与合照环节。

此外,“在最开始做摄影师的时候,我也拍摄过老人,但这几年来拍摄到的老人非常少。”对此他深受启发,认为老年人需要的更多是家庭的陪伴和关爱,而拍照这件事可以让家庭成员协助一起完成。在拍摄过程中,大家也能收获一段特别的回忆。

于是张赖汉便在社交平台和朋友圈发布“无偿上门为老人拍摄”的帖子,目前已上门拍摄两组老人影像,以及一组社区老人影像。

10月6日,他拍摄到第一位老人。张赖汉回忆,那一次记录了八十岁高龄奶奶和自己的孙女与重孙在家门前的合照。联系上他的孙女在拍摄前向他表示,平时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汉川老家,“老人年纪也大了,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就想请我帮她和老人留下纪念。”

张赖汉帮奶奶和孙女、重孙拍摄的合照。图/受访者提供

“老人在拍摄过程中很拘谨,担心脸上皱纹太多拍照不上镜,又觉得在家里拍没怎么打扮,感觉很不自在”,后来他引导老人去菜地里摘菜,去和重孙、孙女互动,老人的整个状态放松了下来后,张赖汉立马捕捉到这些瞬间。

“我还带了打印机,送了照片和相框。”张赖汉称,孙女和老人的儿子看到照片后,都表示很喜欢。

张赖汉捕捉到老人在菜地摘菜的镜头。图/受访者提供

张赖汉回忆,在以往的拍摄经历中,有些老人觉得是在拍摄“遗像”,所以对拍照比较抗拒,但听到他说“留个纪念”“打印出来给孙子孙女看看”后,还是愿意接受的。

此外,考虑到老年人腿脚不方便,张赖汉便将拍摄地点定在了家里。“我想尽可能展现老人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为此,他在拍摄前都会给老人的家人发送一条特殊的“问卷”,以提前了解老人的作息,以及家人对拍摄的期待和需求。“我需要将老人一天的行程融到两个小时的拍摄中,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展现老人更多的生活细节。”

张赖汉称,每次拍摄都是采用连拍,拍摄后有上百张照片,他经过筛选后的两三百张底片会全部送给老人及家人,还会帮忙精修几十张照片。

他表示,这个活动所针对的群体比较小众,而且很多老人不太会上网,一些子女虽然有为老人拍照的想法,但由于老人在老家生活,难以协调时间和老人拍照,所以当前此活动开展的进度比较缓慢。

九派新闻记者 蔡晓萱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