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近距火力支援利器--制导迫击炮弹
步兵近距火力支援利器--制导迫击炮弹
迫击炮作为支援和伴随步兵战斗的一种有效压制兵器,具有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隐蔽性强和后勤支援简单等特点,在现代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迫击炮弹(简称迫弹)进行末制导是提高其射击精度的有效途径,制导迫弹具有射击精度高、后勤保障需求小的突出优点,尽管研制费用高,价格昂贵,但依然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青睐。
XM395型120毫米精确制导迫弹(PGMM)
XM395型120毫米精确制导迫弹(Precision Guided Mortar Munition,PGMM)由艾利安特技术系统公司(Alliant Techsystems)研制,是一种多用途、复合制导弹药,可对高价值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XM395型120毫米精确制导迫弹
XM395精确制导迫弹以德国迪尔 巴萨德120毫米迫弹为基础,头部加装了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激光导引头与炮弹侧面的火箭推进器相连,能够在弹道末段进行制导;中、后部各有4片折叠翼和控制翼;弹丸重约17.7千克,射程可达7.2千米,射击精度在1米以内。其制导方案多次变更,最初为红外成像与半主动激光复合制导方案,近期资料表明采用GPS与半主动激光复合制导方案。在实战使用中,当天气好时,可采用GPS中制导加半主动激光末制导方案,以期取得最大命中精度;当能见度过低或实战情况下不允许前方观察组使用激光指示器时,可采用GPS末制导方案。
在发射之前,炮手需要对PGMM的激光编码、引信延时和飞行时间进行设定
XM395精确制导迫弹是一种“智能”120毫米迫弹,能与现役的120毫米迫击炮系统兼容,旨在打击重要目标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附带损伤,为美军炮兵提供打击常规迫弹难以击毁的坚固工事和轻型装甲车辆等目标的战术手段。
XM395型120毫米精确制导迫弹主要参数
81毫米自旋控制制导迫弹(RCGM)
81毫米自旋控制制导迫弹(Roll Controlled Guided Mortar,RCGM)采用已有的英制L41弹丸及美制M734A1引信,并集成了GPS制导系统及通用动力公司的自旋控制固定鸭翼(Roll Control Fixed Canards,RCFC)专利技术。通用动力公司武器与战术系统分部经理迈克尔 威尔逊表示,使用现有的战斗部及引信,再结合低成本的自旋控制与GPS制导技术,能够为美国、英国及盟国部队提供真正用得起的精确制导迫弹。
RCGM使用便携式GPS设定器,将目标坐标编程到迫弹中。一旦发射,迫弹的GPS装置就会获取卫星数据并确定自身位置和垂直基准。持续的GPS更新使迫弹的自动驾驶仪能够计算修正值,并向迫弹的鸭翼发送命令,鸭翼不断修正弹道向目标飞去,直到撞击引爆。BAE系统公司军贸部经理伊恩 安德顿表示,新的迫弹将在第一时间为步兵提供低成本间瞄射击火力,提高的射击精度将减少每次任务中使用的弹丸数量,平均降低30%的后勤保障需求。
81毫米自旋控制制导迫弹(RCGM)主要组成与工作原理
KM-8 Gran 120毫米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弹
俄罗斯图拉设计局(TULA)研制的KM-8 Gran 120毫米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弹,最初是为2B11M迫击炮专门研制的,后可用于任何120毫米滑膛迫击炮。KM-8弹径120毫米,弹丸重25千克,最大射程7.5千米,杀爆战斗部重11.2千克,装药5.3千克,它的威力相当于155毫米榴弹。KM-8主要供2S9、2B16、2S23、2S31型120毫米迫击炮使用,既可采用攻顶方式摧毁轻型装甲目标,也可以直接毁坏防御工事、桥梁和火炮发射阵地等目标。
KM-8是一种完全依靠激光指示器引导的激光制导炮弹,外形看起来酷似加长的普通火炮炮弹,不像是迫弹。KM-8在飞行中,主翼和鸭翼会弹出,进行弹道控制。在弹道下落阶段,炮兵前方观察员使用激光指示器为其引导目标,能够对其射程内的任何指定目标展开攻击,其中包括游击队和恐怖分子的隐蔽处。
KM-8 Gran 120毫米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弹及其激光指示器
1K113 Smelchak 240毫米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弹
1K113 Smelchak 240毫米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弹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制导迫弹,弹长1635毫米,弹径240毫米,弹重134.2千克,射程3.6-9.2千米,圆概率误差0.8-1.4米。弹的前部装有一个激光寻的器,当炮弹飞行到距目标400-800米处(相当于2.5-3秒的飞行距离)时,激光寻的器被激活并开始探测激光指示器对目标的照射。如果炮弹飞行偏离目标,则由激光寻的器启动脉冲式校正发动机修正其弹道,使炮弹转向目标。由于修正工作是在很短的末端弹道进行(直瞄射击时约为1秒,间瞄射击时约为3秒),因此对该炮弹的干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其杀爆战斗部装有32千克炸药,主要用来对付坦克装甲目标和加固掩体。
1K113 Smelchak 240毫米半主动激光末制导迫弹及其工作原理
英国的莫林(Merlin)毫米波末制导反坦克迫弹
经多年努力,英国BAE公司成功研制了莫林(Merlin)毫米波末制导反坦克迫弹。它采用主动毫米波雷达制导,弹长900毫米,弹重6千克,射程6千米,可从顶部攻击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地面有效搜索范围对运动目标为300´300平米,对静止目标为100´100平米。
该迫弹可用标准的81毫米迫击炮发射,发射方法与普通迫弹相同。发射后,迫弹的6片尾翼展开,保持气动稳定,尔后控制方向的4组鸭翼展开。在接近弹道顶点时,导引头开始工作,对9万平米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搜索。一旦发现目标,导引头自动锁定,并根据误差信号的方向和大小,控制鸭翼修正弹道,以近似垂直的角度攻击目标。
瑞典的Strix 120毫米红外末制导反坦克迫弹
瑞典的Strix 120毫米红外末制导反坦克迫弹,是近年来迫弹发展进程中的精品,它主要用于反装甲车辆,使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和触发引信。该迫弹头部呈圆卵形,弹身是圆柱体,尾部有四片弧形弹翼,当迫弹从迫击炮中射出时,弹翼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弹开并锁定,保证迫弹在空中稳定飞行。迫弹头部装有红外寻的的自动导引头,它的中间有一个通孔,以便让战斗部的聚能射流通过,不致影响穿甲效果。弹身中部四周装有两排小火箭发动机,产生推力矢量以修正弹道。
在测出目标距离后即可发射迫弹,迫弹发射后射手就可转移或攻击另一个目标。当迫弹飞过弹道最高点后,红外寻的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当探测到目标产生的红外信号后,导引头自动锁定,并根据误差信号的方向和大小,选择四周小火箭发动机某几个工作,产生推力矢量以修正弹道,保证迫弹命中目标。迫弹自上向下攻击装甲目标的薄弱部位顶装甲,平均3发迫弹可命中1-2个目标。
Strix 120毫米红外末制导反坦克迫弹主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