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心血管疾病:致命组合揭秘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致命组合揭秘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主要死因,每年导致约1860万人死亡。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占2019年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7%。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之一,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600万人死亡。研究显示,吸烟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两倍。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机制复杂且深远。首先,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系统,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生物活性,导致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其次,吸烟会诱发血管血栓形成,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组织因子活性,限制血栓降解。此外,吸烟还会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破坏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同时,吸烟会影响机体脂质代谢,提高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研究数据表明,吸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在血管闭塞性疾病中,吸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呈叠加关系,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病变。长期吸烟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2至4倍。此外,吸烟还会增加脑梗风险,当吸烟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受刺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研究显示,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确诊后戒烟,可将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近50%。即使减少吸烟量,对心血管风险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戒烟的益处并不局限于特定时期,任何时候开始戒烟都能带来积极变化。研究发现,戒烟2个月后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戒烟6个月后动脉僵硬度改善,戒烟1年后卒中再发危险降低20%,戒烟5年后卒中再发危险与不吸烟者相同。
尽管全球吸烟率已从2000年的32.7%降至2020年的22.3%,但吸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仍不容忽视。男性因吸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高于女性,且存在显著的地理和区域差异。因此,持续推动控烟政策,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鼓励吸烟者尽早戒烟,对于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