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应对九一八事变的争议政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应对九一八事变的争议政策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院
11
来源
1.
https://chiculture.org.hk/tc/photo-story/316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M3K3M205562CBZ.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D%C2%B7%E4%B8%80%E5%85%AB%E4%BA%8B%E5%8F%98/2573930
4.
http://cpc.people.com.cn/BIG5/75289/5951875.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NC276E0553CCLP.html
6.
http://www.handandangshi.gov.cn/fandui/1709.html
7.
http://scdfz.sc.gov.cn/whzh/hswh/content_165894
8.
http://www.djnb.cn/journal_articles/view/5295
9.
https://blog.creaders.net/u/33393/202411/501691.html
10.
https://news.sina.cn/2024-09-18/detail-incpppez2383968.d.html?vt=4&pos=108&his=0
11.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AD%E5%9B%BD%E6%8A%97%E6%97%A5%E6%88%98%E4%BA%8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迅速占领沈阳,并在随后几个月内侵占了整个东北三省。面对日本的侵略,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至今仍备受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的讨论与质疑。

01

政策背景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中。国内方面,国共内战持续不断,地方军阀割据势力依然存在,中央政府的统治力尚未完全稳固。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使其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而英美等国忙于应对本国经济问题,无暇东顾,国际联盟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 内政优先:他认为,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内部混乱,只有先稳定国内局势,才能有效抵御外敌。因此,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剿共”和统一全国上。

  2. 实力对比: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蒋介石认为中国当时的军事实力不足以与之抗衡,贸然开战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3. 国际环境:考虑到国际社会对日本的纵容态度,蒋介石希望通过外交途径争取更多时间,同时避免过早卷入与日本的全面冲突。

02

政策实施

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指导下,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对日外交: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选择向国际联盟申诉,希望通过国际调停来解决争端。同时,他多次向日本发出和平呼吁,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解紧张局势。

  2. 内战持续:蒋介石将主要军事力量用于“剿共”,先后发动多次大规模围剿行动。同时,他还需要应对地方军阀的挑战,如中原大战后的善后工作。

  3. 国防建设:尽管内战不断,蒋介石仍试图加强国防建设,包括整编军队、发展军工产业等,为未来可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

03

争议与影响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广泛争议:

  1. 国内反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全国民众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极为不满,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

  2. 军阀抵制:一些地方军阀对蒋介石的政策表示反对,其中最典型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 国际反应:国际社会对蒋介石的政策反应不一。苏联倾向于支持中国抗日,美国则在初期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

04

历史评价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历史上备受争议:

  1. 积极面

    • 为抗日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蒋介石在内战期间也注重国防建设,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基础。
    • 统一全国的努力:通过“剿共”和整编地方军阀,蒋介石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2. 消极面

    • 丧失东北:政策导致中国失去了东北这片重要战略区域,为日本进一步侵略提供了便利。
    • 民族凝聚力受损:内战持续削弱了中国抵抗外敌的能力,同时也损害了民族团结。
    • 国际形象受损:不抵抗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未能有效争取到国际支持。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艰难的抉择。在内忧外患交织的复杂环境中,这一政策既体现了蒋介石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也暴露了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这一政策的得失,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