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呕吐症状
研究证实: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呕吐症状
胃癌晚期患者常面临严重的呕吐问题,除了中药调理、镇吐药物和营养支持治疗外,心理行为疗法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认知重构和放松训练等非侵入性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癌症的心理模型,从而有效缓解呕吐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不仅关注身体上的症状,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在抗癌治疗当中,很多人都希望药物没有副作用,但事实上最温和的治疗方式,也很难避免副作用出现。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和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对照性临床实验中,对照组患者服用无效的安慰剂(即没有药物成分的假药),却出现一定程度的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这是因为患者对治疗充满了积极的期望和信心,导致身心的正面效果。相反,反安慰剂效应则是当患者预料会出现负面结果时,相关的症状或副作用便在现实中发生,这是由于负面心理而导致的实际生理反应。例如患者被告知某种药物会导致头晕,即使该药物本身没有此副作用,但由于患者因为担心便出现头晕的症状。
这些现象表明,心理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心理行为疗法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心理行为疗法的具体方法
心理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恐惧,从而缓解呕吐症状。
认知重构是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例如,患者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对化疗副作用的恐惧和预期,从而减少预期性呕吐的发生。
放松训练则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这些方法可以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呕吐症状。
此外,行为激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增强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兴趣爱好等,患者可以转移对病情的过度关注,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临床应用与效果
研究已经证实,心理行为疗法在癌症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一项发表在《Nature Mental Health》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的一组专家发现,裸盖菇素配合心理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焦虑、抑郁、强迫性想法、对他人的愤怒,以及与心理困扰相关的身体症状,改善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助理教授Petros Petridis医学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裸盖菇素治疗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益处可能远远超出我们之前的理解。”
另一项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也发现,裸盖菇素疗法可以改善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冲动、抑郁和脆弱,使患者变得更加开放。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行为疗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减轻身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
心理行为疗法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它通常与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例如,在处理预期性呕吐时,除了使用止呕药物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调整患者的预期和情绪反应。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态也是缓解呕吐的重要方面。
综合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不仅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还注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这种全方位的治疗模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心理行为疗法为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缓解呕吐等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疗法的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心理干预方法应用于临床,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