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一座城摞五城,三商文化源远流长
商丘古城:一座城摞五城,三商文化源远流长
商丘古城,这座拥有4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从夏朝到明清,商丘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孕育了丰富的商人文化。商丘古城以其独特的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的布局,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卓越智慧。如今,商丘古城依然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成为人们探寻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千年古城的历史沿革
商丘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它曾是商朝的建国地,以及宋国、梁国等多国的都城。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商丘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如今,古城下叠压着从秦汉到明清多个时期的遗址,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
独特的建筑布局
商丘古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八卦城布局。古城城墙周长3.6千米,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千米,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共有93条街道。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更令人惊叹的是商丘古城的“城摞城”现象。现存的归德府城下叠压着五座城池,包括两周宋国故城、两汉睢阳城、唐睢阳城、宋南京城、明归德旧城。这种罕见的“城摞城”现象,展现了商丘古城历经多次水患和重建的历史。
此外,商丘古城还被称为“水中城”。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内城四周城墙耸立,巍峨壮观,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城像建在水中一样,古城保存完好,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丰富的文化内涵
商丘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阏伯台,这座距今4500多年的历史遗迹,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阏伯,作为商朝的始祖,因其管理火种、观测火星,被称为“火神”。阏伯的六世孙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并且开启了与外族部落以物换物的交易。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三商发源地”正是商丘的另一张文旅名片。
商丘古城附近还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北宋时期,范仲淹受晏殊邀请主持应天府书院。在此期间,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现代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古城内的建筑得到了修缮和升级,新增加了餐饮、演出、文创等业态。古城内,穿着汉服、装束精致的姑娘们一波接着一波,与古城相得益彰。从航拍视角俯瞰,古城四周被护城河环绕,宛如遗世独立的孤岛,怀揣着千年的故事。
商丘古城不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府级城市遗址,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等待每一位游客去翻阅和探索。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孕育了丰富的商人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卓越智慧。如今,商丘古城依然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成为人们探寻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