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居家康复全攻略:从呼吸训练到生活调理
COPD患者居家康复全攻略:从呼吸训练到生活调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受限、呼吸困难。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科学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居家呼吸康复的具体方法,帮助患者在家中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一、改善肺通气的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最基础的呼吸康复训练方法,能有效提升最大通气能力,降低呼吸能耗。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 采用卧位或坐位,放松身心
- 以鼻吸口呼的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 将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
- 吸气时挺腹,呼气时腹部内陷
- 配合缩唇呼吸,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为1:2
- 保持气道扩张,避免过早塌陷
胸廓扩张运动训练
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双手置于胸廓上。患者呼气,感受肋骨向下向内移动,使得在患者吸气前的瞬间,能够迫使胸廓肋间外肌收缩,整个胸廓快速向下向内牵张,通过反复的练习,使肺与胸廓持续多次的扩张,改善肺叶的氧容量,增加肺通气量。
二、促进肺部清洁的呼吸训练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主要适用于痰多、呼吸不畅的患者,通过调整体位,将肺部的化脓坏死物质从高位引流至气道,再通过咳嗽排出。建议每日进行1~2次,每次约30分钟。注意事项:
- 最好在清晨或入睡前进行
- 避免在餐后进行
- 如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有效的咳嗽训练
咳嗽训练需处于相对舒适的体位,患者身体稍微前倾,深吸气,憋气3秒左右,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动作,以此来感受自身腹肌的持续收缩。配合发音训练,以发“K”音为主,在发音的同时仔细感受自身声带的绷紧、声门的关闭以及腹肌的收缩。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之后,患者做深度、放松的吸气动作,以达到有效完成剧烈的双重咳嗽动作,将远端支气管的分泌物排出。
三、改善呼吸功能的运动训练
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是有氧训练的有益补充,可轻度增加有氧运动中的峰值摄氧量,降低次级量心率和收缩压,减弱氧化应激反应。通过对主要肌群进行多关节或单关节的训练,配合呼吸节律,可改善肌肉质量和力量。
高强度间歇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包括休息/低强度运动和高强度重复间歇性爆发。交替运动可间歇性地缓解运动中的通气需求,减少循环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的影响,低强度为该患者20%~40%的峰值摄氧量;中强度为40%~60%峰值摄氧量;高强度为>60%峰值摄氧量。可进行仰卧起坐、臀桥、双腿直腿抬高等训练动作,方案为短时间、高强度的冲刺性间歇训练(30秒冲刺+4分钟间歇),每1~2周增加5~10分钟,持续4~6周。
四、提高机体状态的传统呼吸训练
传统运动功法
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站桩等传统运动功法,主要以改善身体活动度为主。建议:
- 八段锦:每日练习10~15分钟,每天1~2次
- 太极拳:推荐每日1次,每次30~50分钟
- 开始前先调整呼吸模式,再加入功法训练
呼吸吐纳功法
呼吸吐纳功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呼吸调理方法。传统方法如呼吸六字诀便能有较好的效果。采用腹式呼吸方式依次练习“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字,每个字6秒,反复练习6遍,建议每天1~2组,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调整当天运动方式及总量。
调整呼吸节奏
- 深呼吸法:采取坐姿或站姿,用鼻子缓慢吸气至腹部,再缓慢呼气至腹部
- 慢呼吸法:将呼吸节奏放慢,一呼一吸保持6~7秒
- 逆呼吸法:类似于瑜伽中的倒立姿势,可增强心肺功能,但需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五、传统养生保健
按摩穴位
重点按摩迎香穴、合谷穴和风池穴:
- 迎香穴:鼻翼两侧1~2厘米处
- 合谷穴:手掌虎口处
- 风池穴:后颈部枕骨下方
“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三”指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穴的按摩,“一”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二”是两下肢下蹲为主的体育锻炼。建议每天1~2次,按照个人体质状况,以能承受为宜。按摩这些穴位可缓解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并能提高免疫力。
六、饮食起居调理
饮食调理
-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
- 饮用养生茶,如金银花茶、菊花茶
- 食用中药炖品,如银耳莲子汤、川贝炖梨
- 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精神调养
- 学习冥想、放松技巧
- 保证充足睡眠
- 参加社交活动
- 保持良好心态
起居调理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注意保暖
-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 注意个人卫生
七、其他调理方法
- 中药浴足法:通过泡脚刺激穴位
- 中药面膜法:改善肤质和调节内分泌
- 中药香囊法:改善情绪和生理机能
注意事项
居家呼吸康复虽效果显著,但并非人人适用。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非平稳期心力衰竭、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不稳定的骨折、高度气胸等患者就不适合进行居家呼吸康复。因此,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甄别适用范围,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原文来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