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影神图里的文化密码
《黑神话:悟空》影神图里的文化密码
北京时间1月10日,B站UP主“臧轩的创意世界”更新视频,晒出已经收货的《黑神话:悟空》影神图,通过实拍制作了一期解析视频。UP主的这期视频一经发布就引来了广泛关注,视频评论区中有很多玩家留言吐槽。包括质感差像盗版、书籍排版没规律性、设计风格比较杂乱等问题均有反馈,甚至有玩家猜测称设计师根本不懂游戏。
影神图的文化密码
《黑神话:悟空》的影神图,作为游戏中的图鉴系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玩家在击败妖怪后,可以解锁对应的图鉴,了解妖怪的名称、外观、技能及背景故事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玩家制定战斗策略,还通过赋诗和志怪记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影神图中的妖怪形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到晚清《点石斋画报》,中国妖怪故事源远流长。《点石斋画报》曾报道300起“妖魔鬼怪目击事件”,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性复杂,也展现了中国人的浪漫想象。例如,画报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飞头獠的浪漫爱情故事:一个飞头獠夜里把头颅飞出去,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和某氏之子的头颅飞在一处,两个头颅共吃一条鱼,难舍难离,回来之后,这个老飞头獠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某氏之子。
影神图的艺术价值
在视觉艺术上,影神图展现了极高的成就。它以绣像本的形式呈现,配带的诗歌和志怪文字介绍,让玩家对游戏内的每个妖怪都有更深入的了解。影神图的艺术风格,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游戏艺术的创新。
与《点石斋画报》的妖怪图像相比,影神图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画报的画家灵活采用西画或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绘画构图,这种风格对近现代中国写实主义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影神图则在此基础上,运用了更先进的数字艺术手法,将妖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争议与反思
尽管影神图在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上表现出色,但其作为实体书的制作质量却引发了玩家的广泛吐槽。有玩家反映,书籍的质感较差,排版混乱,设计风格杂乱,甚至有人质疑设计师的专业能力。这些批评反映了玩家对高品质游戏周边的期待,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文化传承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的制作质量。
游戏制作人杨奇曾表示“翻着翻着就旧了,也可以用茶水浸泡”,这一言论再次被玩家们拿出来调侃。这或许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调侃式致敬,但也暴露了产品在设计和制作上的不足。在商业化与文化传承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是《黑神话:悟空》及其周边产品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展望未来
《黑神话:悟空》及其周边产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游戏品质,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演绎。影神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妖怪文化的独特魅力。尽管当前版本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容忽视。我们期待在未来版本中,能看到更加精良的制作,让这份文化瑰宝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给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