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西红柿炒蛋中的番茄红素能有效防癌
研究证实:西红柿炒蛋中的番茄红素能有效防癌
西红柿炒蛋,这道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家常菜,不仅美味可口,还暗藏着意想不到的健康密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道看似普通的菜肴,可能拥有防癌的神奇功效。
西红柿炒蛋的营养密码
西红柿和鸡蛋,这对黄金搭档,各自拥有独特的营养价值。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这两种营养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维护皮肤健康;番茄红素则是强大的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预防心血管疾病。鸡蛋则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同时含有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对骨骼发育和神经系统有益。
番茄红素:防癌的关键
在西红柿炒蛋中,最值得关注的营养成分当属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食物中的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主要存在于成熟番茄中,西瓜、葡萄柚等水果中也含有。人体摄入的番茄红素,在胃中基本没有变化,进入小肠后会被吸收利用,再进入到我们的血液中,然后伴随血液到达睾丸、肾上腺、肝脏、脂肪组织、前列腺及卵巢等器官。番茄红素的抗氧化能力很强,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了番茄红素对人体的健康益处。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对很多癌症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比如食道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皮肤癌等,对口腔黏膜纤维化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008—2013年的“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GNHS)”发现50~75岁居民膳食中番茄红素的摄入量平均仅为每天1.69mg。另外一项针对山东济宁市134名居民的调查也发现,在春夏秋冬四季,番茄红素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0.75mg、2.42mg、0.54mg、0.36mg。相比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番茄红素的特定建议值——每天15mg,相差甚远,尤其秋冬季。
烹饪让番茄红素更易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烹饪过程对番茄红素的吸收至关重要。天然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为反式构型,而我们人体对顺式构型的番茄红素吸收较好。热处理可以将大部分天然番茄红素的反式结构转变为顺式结构,且食物基质中脂类可促进番茄红素的释放,加入油脂热处理后的番茄红素比未加工的番茄红素更易吸收。这意味着,通过烹饪(如做成西红柿炒蛋)摄入的番茄红素,比生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每天需要多少番茄红素?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番茄红素的特定建议值(SPL)为每天15mg。想要吃够番茄红素,最推荐吃番茄酱,其次推荐番茄制品,比如番茄罐头之类的。番茄酱、番茄罐头等制品的番茄红素含量的确更高,人体对这些制品中番茄红素的吸收率也更好。
目前我国对番茄红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70mg/天(相当于约25个中等大小的生番茄),虽说未被吸收的番茄红素会从粪便排出,但吃多了可能会让你“变色”。长期大剂量摄入番茄红素可能会导致番茄红素血症,表现为皮肤橙染。这和胡萝卜素吃多了以后会导致胡萝卜素血症,出现皮肤变“黄”是一个道理,都对健康没有危害,只要停止摄入,一段时间之后皮肤就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颜色。而且有研究表明我国成人番茄红素摄入量为0.36~2.42mg/天,这距离推荐量15mg/天还相差很远,所以真正需要关心的是要努力补够量,而不是补多了。
最后一个小提醒,选择番茄酱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含盐量、含糖量低的。
西红柿炒蛋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更是一道蕴含健康密码的养生佳肴。通过科学的烹饪方法,我们不仅能享受到美食带来的愉悦,还能为自己的健康加码。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让西红柿炒蛋成为你餐桌上的常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