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的心态,真的能让你更长寿?
无忧无虑的心态,真的能让你更长寿?
心态与寿命的科学关联
“心态好,是老年人健康与长寿的基石。”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中国老年学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取决于老年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心态。
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随访,观察不同的心态对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坚持乐观心态的男性、女性平均寿命分别延长11%、15%,即使调整了年龄、教育程度、慢性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平均寿命延长与乐观的关联性仍然显著。其中,最乐观的心态组男性活到85岁以上的可能性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第二乐观的心态组男性和女性活到85岁以上的可能性也分别增加了50%和20%。
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危害
与之相对的是,负面情绪对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发现,人类65%至90%的疾病与心态有关。长时间焦虑不仅会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0%,还使已有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0%至50%;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生理功能,容易导致糖尿病。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会令胃酸分泌量增加,胃肠功能失调,极易诱发消化不良、腹泻与便秘、功能性胃肠病和溃疡病。长期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体内NK细胞等抗癌细胞功能下降,认别与杀灭癌细胞的保护功能下降,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常常诱发多种癌症。恐惧、畏惧等不良情绪使交感-肾上腺系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常常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死、脑溢血等致命性心脑血管事件。
如何培养无忧无虑的心态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无忧无虑的心态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设定合理的生活目标:生活要有目标与追求,这样才能在退休后生活充实,享受生活的美好,丰盈生命的底色。但追求目标也不能太苛刻,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客观看待自己现在的处境,乐观地面对自己身边的所有事情,遇到不尽人意的时候,坦然应对,学会宽容、淡泊与大度,在生活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欲望和需求。
多与家人朋友交流:与家人、朋友多联系、多沟通、多交流,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集体活动,多参与邻里互助的工作,激发自己的奉献热情,让自己有事可做。谈话、交流与适当忙碌,能成就好的心态。
保持规律的运动: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可走出家门旅游,放松身心,让生活丰富多彩。坚持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建议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常出门跳广场舞、慢跑和快走等运动,锻炼本身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好办法。
持续学习:多看报、多读书、多学习,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是老年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学习能使老年人更快地适应退休以后闲居在家的生活,有利于延缓身心衰老,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保持规律的作息:作息要有规律,应该恢复到自然天性,就像鸟一样,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偶尔失眠,不要担心,最好的应对是不担心睡不着,担心失眠比失眠本身更可怕,应放下对睡眠的过度控制和担忧。
结语
无忧无虑的心态,真的能让人更长寿。在追求全面健康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视心理疾病的普遍性与严重性。要充分认识到“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这一道理,因为身心和谐,就会实现真正的健康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