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伤肝,你知道多少?
酒精伤肝,你知道多少?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多个器官产生影响,尤其是肝脏。在饮酒后的24小时内,肝脏会全力分解酒精,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不仅如此,酒精还会对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害。了解酒精对身体的具体影响,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你是否知道酒精是如何一步步伤害我们的肝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酒精代谢过程
酒精进入人体后,大约20%到25%在胃部被吸收,剩下的则在十二指肠和小肠被吸收。酒精一旦进入血液,就会迅速扩散到全身,包括大脑和肝脏。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发现,饮酒后短短六分钟,大脑就能检测到酒精的存在。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承担着超过90%的代谢任务。在肝脏中,酒精首先被酶乙醇脱氢酶(ADH)催化氧化成乙醛。这个过程中,乙醇通过捐赠电子给辅酶NAD+,转换为乙醛,同时NAD+被还原为NADH。乙醛是一种比乙醇更具毒性的化合物,能与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发生反应,引起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
接下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被进一步氧化为乙酸。在这个过程中,乙醛与NAD+和水反应,最终生成乙酸和更多的NADH,同时释放出质子(H+)。乙酸是一个无毒的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能量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通过转化为乙酰辅酶A(Acetyl-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用于细胞活动的能量(ATP)。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酒精会干扰肝脏的正常功能,阻碍脂肪分解,导致脂肪在肝细胞中积累,形成脂肪肝。如果及时停止饮酒,肝脏通常能够自我修复。但如果继续饮酒,肝细胞会发炎并逐渐变成慢性炎症,无法自我修复,产生纤维化或瘢痕组织,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并可能发展成肝癌。
长期大量饮酒,肝脏必须不断分解酒精中的有害物质。当酒精摄入过多时,这些物质会在肝脏中积累,形成脂肪堆积,引发酒精肝。如果不加控制,酒精肝还会进一步恶化,导致肝纤维化,甚至演变为肝硬化,这种病变是不可逆的。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病理、自由基等在乙醇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西方国家,80-90%的肝硬化为酒精性肝硬化。酒精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有机异物,长期饮酒易致肝脏损伤,引起酒精性肝病。
个体差异与风险因素
酒精对肝脏的影响因人而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饮酒量与频率:持续高量饮酒只需2周就可能导致脂肪肝,或者至少持续饮酒5年,每天20-30克对女性,或每天40-50克对男性,可能导致肝硬化。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正常肝脏构造或在肝脏中酶的产生有缺陷,导致持续的废物在肝脏累积,最终导致肝脏损伤、肝硬化及肝癌。
其他疾病:慢性疾病、血液疾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等,如果饮酒,会加速这些疾病的进展,更快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饮食习惯:食用致癌物质的食物,如含有黄曲霉素的被污染食物、烤焦的食物等,会增加肝病风险。
生活方式:吸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建议与警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建议,每天饮用的酒精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这个量大致相当于一小杯葡萄酒,半瓶啤酒,或一小杯白酒。然而,适量饮酒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放心饮用这么多。儿童、青少年、孕妇和乳母,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最好禁酒。年轻人(15-39岁)因酒精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较高,也建议避免饮酒。40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没有基础疾病,适量饮酒可能会有益于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应该饮酒及其量。
酒精滥用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减少酒精滥用的危害,需要提高公众对酒精滥用危害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鼓励适量饮酒,避免过量和酗酒。对于酒精依赖者,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服务至关重要。此外,强化法律和政策措施也很重要,比如限制酒精广告的播出、提高酒精税、限制酒精的销售时间和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