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一天中什么时候吃最好?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这些问题要重视
二甲双胍,一天中什么时候吃最好?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这些问题要重视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作为一种经典药物,被广泛使用。它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二甲双胍的服用时间存在疑惑,不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吃最好。同时,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也可能带来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帮助您更好地使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多重功效
除了降糖作用外,二甲双胍还具有以下几种鲜为人知的功效:
1. 调节肠道菌群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达到降糖作用。当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时,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均会发生有利的改变,使细菌产生特殊类型的短链脂肪酸,进而起到降糖作用。
2. 减少HIV患者的慢性炎症
在HIV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抑制mTO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IV在病毒感染者细胞中的复制,从而减轻慢性炎症。临床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在结肠活检中观察到二甲双胍有益生物学效应,发现结肠中CD4 T细胞中mTOR的激活减少,使炎症和肠道损伤的血浆标志物减少。
3. 控制血压血脂
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常用药物,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对其他指标保持稳定有利。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舒张压会降低,而且血糖得到控制之后,血脂水平也会降低。不单纯只是稳定血糖,血脂和血压这两个指标也可以通过服用该药物的方式来辅助稳定。
4. 抗衰老作用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是批准了“用二甲双胍对抗衰老”的临床试验,国外科学家之所以将二甲双胍作为抗衰老候选药物。可能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增加向细胞中释放的氧分子数量,从道理上来说,这似乎能增加机体的强健程度并延长寿命。
二甲双胍的最佳服用时间
对于餐前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在空腹状态下更好地溶解和吸收,从而更快地发挥药效。这种服用方式适合那些希望通过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来控制病情的患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餐前服用可能会增加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如恶心、呕吐等。
而对于餐后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在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放,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这种服用方式适合那些希望稳定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此外,餐后服用还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长期服用需注意事项
1. 胃肠道不适
部分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通常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所致。如遇到此类情况,建议患者在餐后服用或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同时及时就医咨询。
2. 补充B族维生素
二甲双胍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引发营养不良或贫血。因此,建议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可多从动物食品中获取。
3. 注意饮食
二甲双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食欲不振。因此,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应注意饮食,以保持身体的能量供应。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刺激。
4. 避免饮酒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与二甲双胍的作用叠加可能导致低血糖。同时,酒精还会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影响药效。因此,服用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饮酒。
含有天然“二甲双胍”的食物
以下几种食物具有类似二甲双胍的功效,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1. 秋葵
秋葵中含有特殊的黏液蛋白,这种物质一些食物中没有,其对于保护肠道、降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秋葵中含有很多的可溶性纤维素,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阻碍更多的胆固醇的吸收,能有效帮人体调脂,常吃还不易发胖。
2. 猕猴桃
猕猴桃,又称奇异果,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的水果。研究表明,猕猴桃中的天然物质能够模拟二甲双胍的作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猕猴桃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
3. 蓝莓
蓝莓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水果,被誉为“浆果之王”。蓝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K、锰等微量元素,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研究表明,蓝莓中的一种名为“花青苷”的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花青苷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蓝莓还富含纤维素,有助于减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使血糖升高速度减缓。
4. 绿豆芽
绿豆芽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适当的吃一些,不仅可以帮助促进胆固醇排泄,同时还可以防止血液增厚,降低血清胆固醇。此外多吃绿豆芽,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对稳定血糖非常有益。
5. 苦瓜
苦瓜中的水分多、碳水化合物少、升糖指数低,其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控糖食物,另外,适当吃火锅还能起到益肾利尿的效果。
糖尿病虽然被称为“不致死的癌症”,但是我们也不必对糖尿病过于恐慌。要坚持正确的用药方法,对药物的副作用和改善方法都明了于心。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相信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快乐安心地继续自己的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