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油花花:舌尖上的春节年味
平遥油花花:舌尖上的春节年味
“晋商万里走天涯,出门必带油花花。”这句流传于山西晋中的民谣,道出了平遥油花花在当地的特殊地位。作为平遥古城的传统美食,油花花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凝结着千年的历史味道和浓浓的乡情。
油花花的前世今生
油花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相传,介子推随晋国公子重耳出奔十九年,有“割股奉君”之功,但不“贪天之功”“不言禄”。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全国每年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由此产生了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在寒食节这天,百姓摒烟火,食寒食,只食事先准备的油花花等炉食。油花花逐渐演变为介休、平遥、汾阳等地百姓喜爱的一种美食。
春节里的油花花
在平遥,油花花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主角。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大量的油花花,既用来自家食用,也用来赠送亲友。油花花金黄酥脆的外观,象征着富贵与吉祥,是祭神祭祖时的重要供品,也是走亲访友时的必备礼品。
精湛的制作工艺
油花花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上等的石磨小麦粉和精选大豆油,经过配料、和面、醒发、塑形、裹银、晾干等多道工序,最终成为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的美味。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
文化传承与情感寄托
油花花不仅是平遥的特色小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油花花见证了无数晋商的辉煌历程。它不仅是出门在外的晋商的干粮,更是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如今,油花花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平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情与年味的寄托
在平遥人的心中,油花花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平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他们对家人的祝福。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留在家乡的亲人,油花花都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年味。
“油花花,荣华华,过年时招待客人,走亲戚时当作礼品,寓意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平安富贵、吉祥如意。”这是平遥人对油花花最质朴的诠释。在平遥古城的年味里,油花花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油花花以其不变的味道,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份最纯朴的乡情。